胆囊最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在人类长久以来的进化史中一直稳定的存在着,它本身并不具有分泌功能,只作为肝脏的一个附属器官而存在,但一个小小的胆囊有时却可以惹来滔天大祸:胆囊癌和胆管癌一字之差,区别甚大,首先是发病部位的区别,其次是恶性程度的不同,那么,你的胆囊还好吗?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胆囊癌: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约占胆道恶性肿瘤的1/2,不同地区与种族之间差异明显。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3,80%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壁钙化者恶变率较高(约占15%-60%)。
胆囊癌的原因并不那么明确,有可能是胆囊结石或胆囊炎,长时间慢性刺激形成胆囊黏膜上皮增生癌,多见于胆囊的底部、壶腹及颈部,早期的胆囊癌大多没有症状,很多患者是在胆结石手术时意外发现的,这类患者因为能够手术,所以预后较好。因此,早期切除合并结石或息肉的胆囊,对预防胆囊癌的发生是有必要的。
目前医学上治疗胆囊癌以手术切除胆囊,进行根治性切除为主,不过由于大多数胆囊癌都是晚期才发现,癌细胞已经由淋巴扩散转移至肝脏或其它器官,难以手术清除干净,许多患者更因为肿瘤过大阻碍胆汁排放,并发严重黄疸,临床上以紧急置放支架引流,减轻黄疸后,再采取化学治疗和放射线治疗,但预后多半不佳。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科普一下胆管癌:
胆囊癌是发生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约占胆道恶性肿瘤的1/3。多见于肝门胆管癌,少见于十二指肠上缘以上的胆总管癌和胰腺段的远端胆总管癌。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男性较多,为女性2-3倍,以50-60岁为多见。
胆管癌虽少见但恶性很强,胆管是胆汁运送的通道,癌变的原因与胆管的反复发炎、胆结石及胆汁淤积有关。约50%病人合并胆结石,大多数胆管癌为腺癌,分化好,少数为未分化癌、乳头状癌或鳞癌。肝内胆管癌因位置在肝脏内,初期症状不明显,多半肿瘤很大时才会有症状,预后较差,肝外胆管、肝门胆管癌则因为位置的关系,肿瘤长到1-2公分就可能出现黄疸。
在这里,想必大家可能会问,既然胆囊癌恶性高,那么做手术把它拿掉就不会罹患胆囊癌了吧?但事实是胆囊的存在对人体的整个消化是有帮助的,如果没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如胆结石过大、先天性胆道囊肿、胆囊腺瘤等,不建议预先切除,毕竟手术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且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部分会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品质,所以临床上不会随便切除胆囊。对于术后患者通常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及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芦笋、冬瓜、柠檬等,易低油、低胆固醇饮食,应尽量避免摄入含高浓度咖啡因及糖分的食物,如特浓咖啡或奶油蛋糕,忌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如烧烤、麻辣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