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开学啦,为了帮助学生们的学习,小编以后会收集整理一些网络课程资源,免费供给学生使用,只需点开视频观看即可,帮助孩子们的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经绚丽多彩》黄冈课堂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讲义——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重、难点)
2、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验
(步骤略)
①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②试管内的水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水沸腾溢出造成灼伤。
③玻璃片要尽量大,不要烫伤手;④“研碎”不是“砸碎”,研杵不要离开研钵。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①
液态的水
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无
②
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状
粉末状的胆矾
无
③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的溶液逐渐变成无色,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
④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等
颗粒状的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二氧化碳
气体等
有
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并依据相应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特征
没有生成新物质,物质的状态和形状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有新物质生成,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发生
实例
汽油挥发、铁水铸锅、蜡烛受热融化等
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区别(判断方法)
在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如石蜡燃烧
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①状态的改变(固、液、气);②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改变)
③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
④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移到乙地)熟知以上物理变化之后,化学变化就不难判断了。
知识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重、难点)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炭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等。
(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光泽、导电性、延展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词:能、可以、易、难等。例如:木材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等都属于对物质所具有的化学性质的描述。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我们的眼耳鼻舌等感官感知;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溶解性等可以通过实验获得的计算数据得知,这些都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变现出来的性质即属于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1)温度变化: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为0℃,沸点为℃,当温度由0℃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当升高到℃时,水就会沸腾变成水蒸气。
(2)大气压变化:液体的沸点会随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如大气稀薄的地方,大气压变小,水的沸点就会降低。人们把KPa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
无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气体
气味
无味
无味
和空气比重
略重于空气
比空气重
能否支持燃烧
能支持燃烧,使火焰燃烧更旺
不能支持燃烧,火焰熄灭,可用来灭火
知识点3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水和二氧化碳都具有使燃着的火焰熄灭的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具有能燃烧的性质,因此可做燃料;金刚石具有质地坚硬的性质,因此可用于制钻石切割物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于反映性质。
之后还会继续更新,大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