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指出:“有硇水(硇水是一种酸),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中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其中的“硇水”是指MgCl2溶液
C.“硇水”与银反应可生成密度最小的气体
D.“旋而为水”中的“水”可用来检验Cl-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
B.“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
C.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3.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D.《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4.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甲苯和碳酸钠溶液
C.硝酸钾和氯化钠D.氯化铵和硫酸钠
5.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成分和棉花的不同
B.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指纤维素和油脂
D.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黄芽指的是硫
6.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适有一物,如小桶而无底,非竹,非木,非金,非石……幸以告我‘商曰’此至宝也,其名曰海井。寻常航海必须载淡水自随,今但以大器满贮海水,置此井于水中,汲之皆甘泉也。”“海井”的作用是( )
A.过滤B.萃取C.电渗析D.离子交换
7.《菽园杂记》对海水提取食盐有如下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上述涉及的“灰”作用是( )
A.吸附B.蒸馏C.盐析D.过滤
8.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
C.冶炼Zn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高温Zn+3CO↑
D.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9.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意蕴含蓄,意境深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有纤维素
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散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古代文献对KNO3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凡焰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KNO3能自燃
B
鉴别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反应
C
提纯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溶解、蒸发、结晶
D
性质
“(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食同诸药者”——《本草纲目》
利用KNO3的氧化性
11.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古诗词或谚语
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复分解反应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分解反应
C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置换反应
D
真金不怕火,怕火便是铜
分解反应
12.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格物粗谈》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文中的“气”是指氧气
B
《本草经集注》
鸡屎矾(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投入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
该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鹤林玉露》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该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不可能有化学变化
D
《本草纲目》
(硝石:主要成分为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性质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冰和水比较,冰的能量更高
B.“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泪”的主要成分是水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一定是PM2.5固体颗粒
D.“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常温下钻石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