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
墨
如
金
–
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卷八》写山水诀:
「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清朝阎尔梅叶澹生山人访黄龙潭上赠之诗四首之四:「传梅得杏铅华谢,惜墨如金笔意闲。」
清代吴历曾说:“泼墨、惜墨,画家用墨之微妙,泼者气磅礴,惜者骨疏秀。”
钱杜说:“云林(倪瓒)惜墨如金,盖用笔轻而松,燥锋多,润笔少,以皴擦胜渲染耳。夫渲染可以救枯瘠,生云烟,迂翁又何尝顷刻离是法哉!特不肯用湿笔重墨耳。”
李成《读碑窠石图》绢本水墨纵.3厘米横.9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李成(公元919~967),字咸熙,号营丘。祖籍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避战乱迁居青州益都(今山东营丘)。五代、宋初著名画家。善琴棋书画,尤擅画山水。初师事荆浩、关仝,后自成一家。
其先人为唐朝的宗室,五代时为逃避祸乱移居至青州的营丘,所以又称李营丘。他出身于贵族家庭,颇富才华,由于时局不定而不甚得志,故纵情于山水之间,以画自娱。
初习山水画时,李成师事荆浩、关仝,成熟后画风脱离荆、关二人而独树一格。他画山水,不轻易下重笔,都是先用淡墨一遍遍的薄涂,然后才用浓墨润色点缀,达成渐次深入、浓淡有致的深厚效果。所画寒林,以渴笔画枯枝,树身只以淡墨拖抹,但在画面上,仍然获得“山林薮泽、平远险易”的效果。
《读碑窠石图》局部图
宋代费枢在《钓矶立谈》中评论他这样的绘画方式为「惜墨如金」。可知「惜墨如金」原特指这种作画时的用墨技巧先淡后浓,不轻易用重墨,墨色宜一遍遍的薄涂,最后才能达到渐次深入、浓淡有致的深厚效果,后来演变成一句成语,但语义略有转变,泛用于比喻写字、作画态度谨慎,力求精炼,不轻易下笔。
《读碑窠石图》局部图
▼
中
国
墨
的
特
点
–
中国最早的正式的墨出现在西周时期,《述古书法纂》记载,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先是用漆和木炭或石墨,后来人们用松烟代替石墨。自汉魏之后,制墨技术日臻发达,墨如黑漆,其色黝亮,其香不衰。此后,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制墨家。
中国人使用墨作为书画的物质材料起源很早,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是不是用墨画的姑且不谈,其它如敦煌一带出土的用墨写的汉代简札(“流沙坠简”有影印本),吐鲁蕃附近出土的“木乃伊”被服白绸上用墨写的东汉初年的年号(有印本),晋唐以来各家的墨迹等等都是研究这个问题最好的例证。
中国墨具有以下各特点:
一、用毛笔书画。无论毛的软硬,一律保持运笔的灵活,不粘、不涩、不滞。
二、经过若干年,对于木、绸、纸、绢等物质不发生腐蚀作用。
三、墨色经久不消退不变化。
四、遇日光或热,仍保持黑色。
五、画在纸或绢上,就是画得细如游丝,再经水染,也不动摇,不渗晕。有强韧的凝集附着力量。
“汉宫仪”上说:“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
隃麇是地名,在今陕西开阳县东.是汉代松烟及墨的产地。后汉许慎作的“说文”上说:“墨者黑也,松烟所成土也。”汉末三国时,皇象论墨说“多胶黝墨”。根据这些古文献的记载已可证明起码在纪元前二百多年——已经在隃麋这地方,用松烟制成“大块”、“小块”的墨。在许慎只说“松烟所成土”。到了皇象,才说明所以制成为“大块”“小块”的是“多胶”的缘故。
▲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莺歌燕舞”墨二十世纪90年代末期
成交价:元
东魏(第六世纪)贾思勰作的《齐民要术》里,叙述了制墨的方法。这是记述关于劳动人民如何造墨的最早的文献,书上说:
“……好醇烟捣讫,以细绢节于缸内,筛去草莽,若细沙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墨(按指醇烟)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涔皮汁中——木岑,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如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以真珠一两,麝香一两引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就是说宁可稠不可稀)。捣三万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
由这一段记述里.已可看出创造墨的过程非常复杂,是劳动创造的成果。
▼
墨
的
用
料
–
到了唐代以后关于制墨的“佐料”(烟炱为主,各种药品为佐)有了变化。唐代是用木皮、皂角、胆矾、马鞭草、醋、石榴皮水、犀角粉、藤黄、巴豆;宋代由于不光用松烟(自五代时起,制烟炱的地方,已由易水地区渡过长江,转移到了徽州黄山)主要是用油烟,桐油一斤,烧得“上烟”一两有余制墨。
除上述“佐料”外,还加生漆、牛角胎、猪胆、鲤鱼胆、白檀、丁香、龙脑、地榆、五倍子、黄莲、紫草、茜根、黑豆、苏木、胡桃、乌头、牡丹皮、子仁、青黛、朱砂等“佐料”。
元明对于“佐料”,没有记载,只明程君房制墨减为十五六种“佐料”。元明对于制烟炱,都着重用油烟,除桐油外,还有用清油即江南乌臼树子制的油、麻油、猪油的,又有用败漆烧烟的叫“漆烟”。
烟炱也有好坏——无论松烟、油烟、漆烟——凡烟炱都是用窑烧成的。
烧成烟炱,靠近火的叫“身烟”,属下品;
在窑中间的叫“顶烟”,属中品;
距离火最远,在四边,在窑顶上的叫“上烟”、“头烟”或“顶烟”,是上好的醇烟,属上品。
现在我们买墨时,在墨块的上一头.有的写“松烟”,有的写“漆烟”,这是烟炱原料的区别。有的写“顶上”或“顶烟”,有的写“贡烟”,有的写“超贡烟”;这些都是制墨家说他的墨是用上品的烟炱制成的。次些的写“选烟”,绝没有写“身烟”“顶烟”的。目前徽州的胡开文曹素功墨铺所售出的墨.仍然用这些“顶”、“上”、“贡”、“选”等烟来作为墨质好坏的标志。
制墨另一种重要成分是阿胶、黄明胶等动物胶。我们历代制墨专家,都主张用陈年(唐张彦远说兑用颜料、要用“百年传致(阿胶)之胶”。)而又清轻的动物胶制墨。如果用新制成的胶,而又不加鸡子白、木岑木皮、丁香、乌头、石籀皮酸,那么,这墨制成,就容易弯曲、碎制和发臭。
以上参考资料
东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宋晁以道《墨经》
宋李孝美《墨谱》
明沈继孙《墨法集要》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
松风幽粉似轻烟
水墨承香赈弱孱
不与丹青争美艳
禅心自在白云间
图文来源网络
由TSLink,三谦整理编辑
[三谦]与您一起链接好时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