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2.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推广使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C.提倡公民绿色出行
D.分类回收垃圾后露天焚烧
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进入地窖前进行灯火实验
B.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
C.废旧水银温度计随意丢弃
D.甲醛水溶液没泡海产品
4.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预防缺铁,推荐食用加铁酱油
B.均衡营养,少吃蔬菜多吃肉类
C.避免浪费,霉变大米淘洗煮食
D.防止龋齿,大量使用加碘食盐
5.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稀释浓硫酸
C.读取液体体积
D.称量氯化钠
6.粽子的香味源于粽叶的主要成分——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关于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8:1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7.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合为Mg
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8.《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下图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B.通过光催化剂可实现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
C.反应前后分数个数改变
D.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改变
9.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10.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C.磁铁矿、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11.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课外实验,其中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课外实验
实验结论
说明蜡烛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说明温度升高,CO2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说明有些花中的色素可做酸碱指示剂
说明蛋壳的组成物质里含有碳酸根
12..不同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
0.
0.
0.
A.20℃时,gCa(OH)2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g
B.40℃时,Ca(OH)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1%
C.60℃时,g水最多溶解0.gCa(OH)2
D.将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1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考古工作者在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器物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余件。
青铜器最初制作完成后的初始颜色呈黄、金色,由于长时间埋藏的原因(氧化、生锈等)而导致颜色发生了变化,变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青绿色”。
考古学家从保护铜制品的角度出发,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所示:
为有效保护锈蚀的青铜器,常将表面含有害锈的铜器置于倍半碳酸钠溶液中浸泡。这是因为Cu2(OH)3Cl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白色不溶于水的CuCl固体,将腐蚀文物置于敞口的Na2CO3溶液中浸泡,可使CuCl转化为Cu2(OH)2CO3和NaCl。
(1)青铜是铜锡铅等元素形成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___,属于________材料。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在孔雀石上燃烧炭火可得到红色的铜,其反应之一是木炭在高温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则木炭和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再提出一条保护铜器(表面含有害锈)的合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装置A~F,经适当组合可用于实验室气体的制备、检验和收集。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若B装置内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收集并检验产生的气体,需要在B装置之后再连接两个F装置,则在后一个F装置内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3)若F装置正放于桌面,用于收集A装置生成的H2,则装置A的导管接_________(选填“a”或“b”)。
15.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产生硫酸盐,进而生产铜和绿矾,主要流程如图:
(1)将黄铜矿粉碎为矿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_________。
(3)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直接燃烧黄铜矿相比,生物浸出技术氧化黄铜矿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兴趣小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溶液的酸碱性
(查阅资料)
20℃
8%Na2CO3溶液
8%NaHCO3溶液
pH
10.6
8.0
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由数据可知两种溶液都是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探究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按图实验,充分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大试管内固体物质无明显变化,小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甲试管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乙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
②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探究三)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快慢是否相同?
甲设计的实验如下图1所示,实验时,同时将Y型管中的稀盐酸倾倒到固体粉末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疑问: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
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下图2所示的实验。
图1
图2
图3
①连通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所示,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物质
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色
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答对以下问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1)小组同学分析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2)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操作
现象和结论
未知溶液分别编号为a、b,取适量a溶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b并振荡
__________
17.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各种除湿剂(或干燥剂)。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利用除湿剂进行下面的数字化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1)①硅胶:无色或白色颗粒,吸水量为30%~35%,加热到~℃可以反复使用。其主要成分可看作是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生石灰:白色块状固体,吸水后生成熟石灰。
③浓硫酸: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
(实验一)探究浓硫酸对氧气的干燥情况。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的氧气,通过浓硫酸两次干燥,将湿度传感器放入收集氧气的密封保鲜袋内(如图1),得到变相对湿度化曲线如图2。
(2)图1中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随着时间变化,浓硫酸的吸水速率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市售硅胶除湿剂是否真的可以除湿及除湿效果。实验如图3,用25mL烧杯盛放等体积、等温度的两杯水,分别放在生化密闭实验器中,其中一个实验器中加20.0g硅胶。再分别称取蒙脱石、氯化钙除湿剂各20.0g重复实验,得到相对湿度变化曲线如图4和5。
(3)分析图4曲线,未加硅胶的实验器内相对湿度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4)分析图5曲线,这三种除湿剂中单位时间内吸附水速率的快慢和除湿效果的强弱顺序都是______。
(实验结论)市售除湿剂的确可以除湿;对比的几种除湿剂中硅胶的除湿效果最好,速率最快。
(分析反思)
(5)生活中不能浓硫酸作除湿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6)同学们查阅资料还发现: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常用于食品保鲜。已知某袋装食品的脱氧剂由活性炭、铁粉和食盐,按质量比为2:2:1混合而成。求5.0g未经使用的该脱氧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______g(保留两位小数)。
化而生万物,学以致无穷
合肥市庐阳区/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年庐阳区二模7科试卷及答案汇总(电子版可下载)
年安徽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汇总(电子版可下载)
年蜀山区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电子版可下载)
年合肥第四十五中学三模化学试卷
年中考化学试题猜想卷一
试题答案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