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
1.性质实验设计
(1)答题策略: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2)答题模板:
①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某某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②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酸或某溶液)配成溶液(说成溶解也行)→滴入某某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③气体:将气体通入某某溶液中→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注意:①水蒸气最先检验;
②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检验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比如SO2和CO2混合、CO和CO2混合)→检验气体乙。
(4)实例: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气体分别是SO2和CO2。
答案一:取适量品红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答案二:取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的是SO2气体,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CO2。
2.定量实验设计
(1)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①→吸收产物②→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排除装置中原有干扰气体;
③减少副反应;
④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水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
⑤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
⑥反应后需要赶气,将需要吸收的气体赶至吸收装置吸收。
3、实验现象描述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
1)答题策略: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完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式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处理:
(1)“海”(溶液):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产生倒吸;
④生成(产生)……色沉淀;
⑤溶液变浑浊;
⑥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⑦有液体溢出。
(2)“陆”(固体):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④颜色由……变成……。
(3)“空”(气体):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其他:
①器壁上有水珠出现;
②器壁上有某色固体生成等。
2)答题关键点:
(1)颜色变化:必须说明固体、溶液或气体的颜色或颜色变化。
(2)体积变化:必须说明固体、气体的体积变化。
(3)先后顺序:注意实验现象产生的先后顺序。
3)实例:描述出稀HNO3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4.有关物质检验的答题模板(1)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若有沉淀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继续实验);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里含有SO42-,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SO42-。
(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里含有Cl-,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Cl-。
(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H4+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里含有NH4+,反之则溶液里不含NH4+。
(4)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酸钾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里含有Fe3+,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Fe3+(若溶液里只含有Fe3+也可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5)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滴加几滴硫氰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或通入氯气),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里含有Fe2+,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Fe2+。
(6)检验含有Fe3+的溶液中含有Fe2+的操作方法
取少许待测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少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退去,说明含有Fe2+。
(7)检验某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Cl-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少许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里含有Cl-,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Cl-。
(8)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操作方法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红色复现,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硫。
(9)检验溶液中含有SO32-的实验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充分过滤,取沉淀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红色复现,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32-。注意:要排除HSO3-的干扰。
(10)检验NH4Cl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的操作方法
取少许固体试样置于试管中,充分加热,若试管中无固体物质残留,说明氯化铵固体中不含硫酸钠,反之则含有硫酸钠。
(1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钾离子的操作方法
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少许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火焰呈紫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反之则不含钾离子。
(12)检验某纳米碳酸钙是否为纳米级颗粒的操作方法
取少量碳酸钙试样置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搅拌后,用一束可见光照射,在入射光侧面观察,若有丁达尔现象,说明碳酸钙颗粒为纳米级颗粒,反之则不是纳米级颗粒。
(13)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的方法
气流通过试剂的先后顺序以及作用分别是:
无水硫酸铜(检验H2O)→品红溶液(检验SO2)→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除去SO2)→品红溶液(检验SO2已经除尽)→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14)检验淀粉水解(催化剂是稀硫酸)的产物是葡萄糖的方法
检验的步骤是:取少许水解液置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加热(水浴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或产生光亮的银镜,则证明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
(15)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的方法
检验的步骤是:取少许试样置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至溶液酸化,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若产生浅黄色沉淀,则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16)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所得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的方法(提示:Cu2O+2H+=Cu2++Cu+H2O)
取少许试样置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观察,若溶液呈蓝色,则证明试样中含有Cu2O,反之则不含Cu2O。
(17)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是黑色固体,都能溶于硝酸,高温灼烧得到的产物相同,设计实验鉴别CuS和Cu2S。
取等质量的两种黑色固体分别灼烧、冷却、称量直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变化大的为CuS,另一种为Cu2S。
(18)证明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取少许碳酸钠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呈红色,再向红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碳酸钠溶液的碱性为碳酸根水解所致,即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19)证明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的实验方法
取少许亚硫酸钠试样置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注意:不能用稀硝酸或硝酸钡溶液,防止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
(20)证明分液漏斗中萃取后的两层液体哪一层是水层,哪一层是油层的实验方法
取少许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是水层,上层是油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下层是油层。
(21)实验室从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的矿石(含有杂质氧化铜、二氧化硅)中制取铁红并副产胆矾的实验设计
①取适量矿石研磨成粉末状,将所得粉末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搅拌、过滤;
②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搅拌;
③向步骤②中所得溶液中加入CuO固体调节溶液的pH在4~5之间,过滤;
④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后放入坩埚中充分灼烧即得铁红(Fe2O3);
⑤将步骤③所得滤液置于蒸发皿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胆矾晶体。
(22)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无沉淀产生,设计实验分别得到BaSO4沉淀、BaSO3沉淀和淡黄色的硫沉淀。
①若要得到BaSO4沉淀可加入或通入氧化性物质,如Cl2、HNO3、NO2、O2等;
②若要得到BaSO3沉淀可加入或通入碱性物质,如NH3、NaOH溶液、氨水等;
③若要得到淡黄色的硫沉淀,可以通入H2S气体。
(23)实验室来证明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并检验产物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
CO气体依次通过的实验装置以及各装置的作用如下:
硬质玻璃管(盛CuO、加热)(主反应装置)→澄清石灰水(检验CO2)→NaOH溶液(除去CO2)→燃着的酒精灯(消除CO的污染)。
注意:
①首先通一氧化碳驱除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
②点燃酒精灯之前一定要检验CO的纯度;
③停止加热硬质玻璃管后要继续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却;
④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便于尾气燃烧。
⑤实验现象: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4)实验室进行乙二酸分解产物(H2O、CO2、CO)的检验的实验设计
已知信息:(1)乙二酸的熔沸点较低,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容易气化;(2)草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各实验装置以及各装置的作用如下:
硬质玻璃管(给草酸晶体加热)(主反应装置)→无水硫酸铜(检验H2O)→冰水冷凝装置(除去草酸蒸气)→澄清石灰水(检验CO2)→NaOH溶液(除去CO2)→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灼热氧化铜(检验CO)→澄清石灰水(检验新生成的CO2)→NaOH溶液(除去CO2)→燃着的酒精灯(消除CO的污染)。
注意:
①草酸蒸气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要事先除去草酸蒸气;
②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不利于一氧化碳的燃烧,要事先除去二氧化碳;
③也可以用碱石灰一次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④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常用燃着的酒精灯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
(25)探究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水后红色褪去的原因的实验设计
褪色原因:①氯水中的成分与NaOH反应消耗了NaOH,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所致。②氯水中的次氯酸发挥了漂白作用所致。
向褪色后的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1)正确,若溶液不变红则(2)正确。
注意:实验的关键是检验酚酞是否还存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