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有趣专业深度
本文导览
?文丨DanielCraig
很多水产养殖的人在寻求“包治百病”的良药!其实大家都没有去重视水、溶解氧、苗种、饲料。。。。。
一、“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误区。比如:
1、浑浊水:很多养殖户一看到情景,就马上拼命肥水,因为书本上说浑浊水是危险水色,必须改成绿色水或茶色水,今天肥水明天肥水,一急反而把鱼虾搞死了。
2、清澈水:很多养殖户坚信养鱼(虾)就是肥水这句谬语,放苗期见不得清水,一定要肥水,结果把不仅把亚硝酸氨氮弄高了,连带pH也是超高,最后苗期30天就排塘,还抱怨是苗有问题。
3、蓝藻水:很多养殖户看到蓝藻水,就急着用硫酸铜、红霉素、表面活性剂等杀杀杀,甚至杀到水清澈见底,杀到鱼虾全部光光。有没有回头想想,如果不那么急着杀,蓝藻水会造成死那么多鱼虾吗?
这三个案例就是典型的,不知道水质管理大原则是“稳定”犯的错。很多时候,鱼虾真的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我们自己折腾死的!
那么,如何养水?如何做到稳定的水质呢?
二、良好的心态,正确的认知:
养鱼(虾)先养水,而不是先肥水。首先我们得有正确的原则和出发点,否则只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遇到任何水质问题,任何不良水色,不要惊慌失措,不可强求一夜改变,即使有问题,也需要循序渐进,慢慢调理过来。强求一夜改变的后果是又一次的改变和应激,可能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管任何水质,在养殖条件下,都是人为控制的。如果我们自己都乱了错了,要想达到养水的“稳定”自然是难于上青天。
三、建立蓄水池加过滤池: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以及密度的不断提高,水体大环境受到的污染日趋严重,这是造成鱼、虾养殖困难的主要外因。举例来说:十几年前我们能直接饮用地下井水,而今地下水99%的铁离子等重金属严重超标,不要说饮用,连水产用都有问题。外海赤潮、湖泊蓝藻等的爆发,都是因为环境污染所致。环境污染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也就是水里的有机物含量过高。从而造成了白虾养殖过程的一系列问题:
?藻相:不均衡且以有毒有害藻类(蓝藻、金藻、裸甲藻等)为主。众多专家提出的藻毒,根源其实也是在于此。
?菌相:有机物含量过高,导致有害厌氧菌大量繁殖,如弧菌就典型。
?溶氧:水体的有机物含量过高,不仅会导致化学耗氧量的上升,更会堵塞鳃部影响鱼虾呼吸。尤其是苗期,水体一旦有机物过多,鱼、虾极容易产生应激,鱼极容易产生烂鳃。
因此,养殖到今天,必须建立蓄水池加过滤池,从源头抓起,应对大环境水体的富营养化。
特别强调:必须有过滤池或者过滤设施,光有蓄水池,是不足以应对当今大环境的富营养化程度的。如前文所述,不控制水体有机物含量,弧菌、纤毛虫等一系列问题无法真正解决。而即使是我们的地下水,有机物含量都已经是严重超标了,只设蓄水池不过滤就抽入池塘,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霞浦的高位池养殖困境(普遍有蓄水池,但依然受困于纤毛虫)就是典型。
四、科学的投喂:
切忌饲料投喂过量!其实这才是水质管理的重中之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本来就日趋严重,加上在养殖的条件下,大部分地区是没有全造换水条件的,如果喂料再造成浪费的话,饵料里的高蛋白进入水体,对水质就是一个极大的污染。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普遍,而且得不到养殖户的重视。因为很多人追求更快的生长速度,片面的相信多喂多长的误区,在养殖过程中拼命的加料。喂膨化浮料的一些品种,经常在池塘下风口看到一堆剩料漂浮。指给养殖户看的时候,往往得到的回答是:“你看到很多,其实重量很少,还不到半斤”之类的话。而只要出现下风口有剩料,这种喂料方法的鱼塘,这个塘极大可能是浑浊水。为什么?因为长期的浪费,造成水体的长期负荷过重,不管是藻类还是菌类还是溶氧,都无法处理这过重的负荷,最后的结果就是藻类无法生长变成浑浊水。
饲料的过量投喂,不仅仅是饲料的浪费问题,更是影响水质稳定的头号杀手!或者说:如果没有科学投饵,就是用再多的调水产品,也是白搭!
五、重视溶氧:
每个人都不能不呼吸。套用流行的一句话说,我们的命,是氧气给的。
那么鱼儿的氧从哪里来?
换句话说,占据现代大气含量21%的氧气是从哪来的呢?
很多人,把溶氧的作用,仅仅归为预防浮头而已。不知道溶氧和养殖的各个环节都息息相关的,和水质管理更是密不可分。
很多人,只要鱼虾不浮头,就觉得溶氧是足够的,认为只要不浮头,增氧机就是开够了的。我们要知道,藻类在晚上是要消耗氧气的,溶氧的不足直接影响藻类的稳定性。最为关键的是,水体当中,耗氧的东西是很多的。鱼虾、藻类、有机物、菌类等都是要消耗溶氧的。我们举个通俗的比喻,比如水体当中有5个溶氧,假设鱼虾存活需要3个,藻类需要1个,有机物需要1个,菌类需要1个。总共需要消耗6个,还缺1个溶氧,会怎么样?各位,不一定是鱼虾浮头!就好比食物不够大家来抢一样,鱼虾抢不过=浮头;藻类抢不过=倒藻;有机物抢不过=亚硝酸氨氮超标;菌类抢不过=产生弧菌之类的有害厌氧菌。
溶氧的不足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水质的稳定性。因此,要想保证水质的稳定,溶氧一定要保证充足,合理开足增氧机。
尤其是鱼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投料区的溶氧
六、识天时、知地利:
看农历,听天气预报,根据季节、天气来养水。看土质,辩环境,根据风土来养水。
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不难。比如:过几天冷空气要降温,我们就要提前做点肥水;冷空气过后,马上就是持续高温,我们就要准备一些抗应激的产品。
方案一、增氧投喂面积
方案二、增加投料区溶氧(火箭)
听听用户的感受
鱼太太
科技●智造●电工
火箭/火箭龙、吸虫宝全国咨询热线
西南:吴中华:
华东:朱凯宇:
广东:庞燕飞:
湖南:唐建敏:
华中:张全:
东北:杨德艳:
华北:周传平:
新疆:唐龙:
广西:欧阳贤华
海南:卢玉敏:
统一技术支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