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矾石散
原文
芦根君这次打算给大家介绍的是硝石矾石散,然而不小心踩到了盲点,因为这个方真的!很少!单独使用!不过就当做一个小考,求各位看官轻喷:-)这个方出自《金匮要略》黄疸病的证治,组成也很简单,只有硝石和矾石两味药,仲景原用于治疗女劳疸。我们先看看关于女劳疸的论述: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而关于硝石矾石散的条文如下: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 矾石,烧等分
右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关于女劳疸
女劳疸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十三五的金匮教材里面说这是因房劳引起的肾阴亏损,日久及脾,出现了上述的一系列的症状。
《肘后备急方》云:“女劳疸者,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难,由大劳大热交接,交接后入水所致。”
据此及金匮要略原文推测,女劳疸源于患者素体瘀热互结的本质,从描述上看,日晡发热,手足发热,更倾向于阴虚发热而非阳明实热,所以患者应该有很大程度的津液损伤。膀胱急、少腹满、大便黑溏,提示患者下焦蓄血,而且时间较久,干血内着,影响新血生成,也影响水液代谢,出现一系列水饮的标证,所以腹胀有水。而交接时感受寒湿,寒气收束使腠理密,所以出现恶寒的表证。总结起来病机应该是患者瘀热已久,津液耗损严重,有水饮,表寒。
《医门法律》:“夫女劳疸者,真阳为血所壅闭,尚未大损,瘀血一行,阳气即通矣。阴疸则真阳衰微不振,一任湿热与浊气败血团结不散,必复其阳,锢结始开。”
女劳疸在金匮里归属黄疸,而黄疸的治疗,《张氏医通》有:“……始病神未槁者,尚有湿热可攻,为祛瘅之向导,若病久肌肉消烁,此真元告匮,不能回荣于竭泽也。”可以看出去除黄疸基本靠攻逐湿热。
仲景采用硝石矾石散来治疗女劳疸,“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用药后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提示湿热从小便排出,瘀血从大便排出(部分是因为矾石的作用使大便变黑)。所以硝石矾石散应有清热利湿、祛瘀的功效。具体看以下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
硝石
《本经》: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御览》引云:一名芒硝。《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名医》:味辛,大寒,无毒。主治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蚀疮。
硝石,有学者认为此处硝石为火硝,但今用药实践中已少用。本经言其苦寒,故药势向下,促使湿热和病理产物从下排出,能荡涤肠腑,故能泻下焦积热瘀血,火硝则破积消瘀之力更强。张锡纯认为,硝石性寒,能够清解脏腑实热,味咸能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得硝石能软坚开结,湿热可从大便而解,兼能使湿热从小便解。
黄煌则认为,芒硝可用于治疗“便秘、舌面干燥、谵语”,证与大黄类似,可以治疗腹中有燥屎,对热痢也有很好的效果。
矾石
《本经》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目痛,坚筋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一名羽涅,生山谷。
《名医》无毒。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歧生河西及陇西、武都、石门,采无时。
矾石味酸,性寒,具有清热,涌泄的作用。能燥湿止痢、解毒敛疮。
现在对于《金匮要略》中矾石的品种观点不统一,有人认为是白矾,也有认为是胆矾或绿矾的。白矾含铝有毒,一般外用;胆矾(即含水硫酸铜)能使人作呕,多用于解毒,治疗痰热壅盛。绿矾(即硫酸亚铁)含铁,无毒,能够补血消瘀,可用于治疗钩虫病。所以此处的矾石应该是绿矾,《本草逢源》有记载:“金匮治女劳黑疸,硝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既然下焦瘀热互结,那为什么不用抵挡汤呢?喻嘉言云:“女劳疸非亟去其膀胱少腹之瘀血,万无生路,在伤寒热瘀膀胱之证,其人下血乃愈,血不下者,用抵挡汤下之,因其血之暂结,可峻攻也。此女劳疸蓄积之血,必非朝夕,峻攻无益,但取石药之悍,得以疾趋而下达病所。硝石咸寒走血,可消逐其热瘀之血……矾石,本草谓其能除痼热在骨髓,用以清肾及膀胱脏腑之热,并建消瘀除浊之功。”
《皇汉医学》:“则本方不仅此证已也,全身贫血,腹部膨满,恰如腹水之剧者,而排出黑便,且时时缓下痢者,亦所能治,不可以狭义解也。”
很显然这个方对于女劳疸只是治标而非治本。考虑到硝石矾石苦寒,药性峻猛易伤阳气,所以使用时常常加味,配合使用一些顾护胃气和补足津液的药物,不拘于大麦粥。
医案及现代研究
张锡纯医案:
王××,年三十二岁,于季秋得黄胆证。病因:出外行军,夜宿帐中,勤苦兼受寒凉,如此月余,遂得黄胆证。证候:周身黄色甚暗似兼灰色,饮食减少,肢体酸懒无力,大便一日恒两次似完谷不化,脉象沉细,左部更沉细欲无。诊断:此脾胃肝胆两伤之病也,为勤苦寒凉过度,以致伤其脾胃,是以饮食减少完谷不化;伤其肝胆,是以胆汁凝结于胆管之中,不能输肠以化食,转由胆囊渗出,随血流行于周身而发黄。此宜用《金匮》硝石矾石散以化其胆管之凝结,而以健脾胃补肝胆之药煎汤送服。处方:用硝石矾石散所制丸药,每服二钱,一日服两次,用后汤药送服。汤药:生箭(六钱)白术(四钱炒)桂枝尖(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捣碎)甘草(二钱)共煎汤一大盅,送服丸药一次,至第二次服丸药时,仍煎此汤药之渣送之。
复诊:将药连服五剂,饮食增加,消化亦颇佳良,体力稍振,周身黄退弱半,脉象亦大有起色。
女劳疸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如病毒、免疫、药物等导致的慢性肝炎转化为肝硬化的过程,许多关于硝石矾石散的研究也与此相关。
而对于黄肿病,即现代医学的钩虫病,《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苏恭曰:‘疗腹满。黄胖病(求真按:“此即一种之贫血证也”),腹满有块,胸膈跳动,短气不能起步者,宜此方加铁粉为丸,亦良。’”
现代药理研究
改善肝内胆汁淤积:辽宁中医药大学卢秉久等人的探讨硝石矾石散对α-荼基异硫氰酸盐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血清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Na-K-ATP酶活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硝石矾石散对肝内胆汁瘀积模型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总结
硝石矾石散适用指征:
1、瘀热互结于下焦
(大便可见黑便,小便可见膀胱急、小便不利、尿赤,甚至尿血,月经可见色黯血块)
2、瘀血诸证(肌肤甲错等)
3、阳明热证(燥屎内结,热痢)
4、痈疮热毒
5、兼有饮停(腹水)
6、肝硬化腹水、急性传染性肝炎、钩虫病、肝胆结石、脾肿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