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矿物二很美,但是你懂的

地矿正版书城往期好书精选

一位老人30年地质科研成果矿床学不会?看这里!元买石英闹了笑话?那是因为你早没有看到这个元买石英闹了笑话?那是因为你早没有看到这个

第二类矿物

红铊矿、毒重石、胆矾、毒砂、雌黄、雄黄、

砷华、砷化氢、辰砂、方铅矿、光卤石

红铊矿

红铊矿成分TlAsS2,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颜色洋红色,条痕暗桃红色,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透明、半透明,三组解理,极完全至中等,具挠性,硬度2-2.5。比重5.53。红铊矿是一种稀少罕见矿物,但是在我国贵州滥木厂富集成矿,构成世界独一无二的铊独立矿床,除此之外,我国还发现有多处铊矿床。

红铊矿与辰砂很相似,贵州滥木厂的红铊矿曾经长期被当作是辰砂,后来中科院地化所才鉴定出这是红铊矿。

11年前,清华大学化学系级女生朱令因离奇的“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大脑迟钝。当时她的中学同学贝志诚通过在中国尚处于试验阶段的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出了求救信,并最终解开了朱令“怪病”之谜,朱令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首位利用“互联网”寻求拯救的病人。这件事令铊在全国名噪一时。

当初到底是不是有人“蓄意投毒”,警方至今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外界对此的争论却从未停止,至今发展到网络热议,这其中,朱令同宿舍的一个女生一直被朱令父母认为是“最大嫌疑人”。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认为她是惟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而且实验室的‘管理非常严格’。

网上文章中有这么一段文章“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胡海鹰用“比砒霜厉害几百倍”向记者形容铊盐的危害:“铊盐是一种剧毒性化学物质,无色无味,在食品、饮料里加一点点就能置人死地,不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很难发现铊盐中毒。铊盐需要高度保管,不是普通人能从市场上买到或从实验室能得到的。”在胡海鹰看来,整个北京市能接触铊盐的差不多仅个人左右,用铊盐的都是科研单位做化学试验或一些化工类项目研究,还有包括清华、北大等一些大型院校一些特殊的实验室。”其实铊这种我们不熟悉的元素也并不是很难接触的东西,我国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独立铊矿床和多处产铊矿床,铊矿物在地表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据我所知,由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这方面的课题,在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手中有大量的红铊矿以及其它铊矿物(可能有几千克)以供研究或者稀有矿物收藏,毒死上千人可能没问题,根本没有任何人对这些矿物有所管理,在生活当中,铊制品也有使用之处。

5年11月日本静冈县伊豆市的一名16岁的女高中生因为使用投毒谋害母亲被日本警方逮捕。根据日本法律,未满18岁不得购买铊盐,据警方调查,这名女生不仅通过网络定购,而且竟然曾在药店以真名买过铊。由此可见,至少在日本买到一定铊盐不是难事。

至于中国。铊用于光电池、灯泡、电子、半导体、闪烁计算器生产;尚可用作碳氢化合物和烯族烃聚合和环氧化作用的有机触酶。铊化合物则用作生产红外线光谱计、有色破璃等工业。硫酸铊用作杀鼠剂和杀虫剂;醋酸铊可治疗头癣或用作脱毛剂(慢性铊中毒的症状就是“鬼剃头”)。近年来,在我国发生数起铊投毒事件,根据发表在医学杂志方面的病例来看有这么几起:6年3月遵义某学校语文教学的高级教师夫妇二人4年4月成都金牛区张家巷的曾义贵、童贵兰夫妇一家四口4年1月河南三门峡一家三口(河南省三门峡市某厂职工祝晓梅与母亲及年仅10岁、正在上小学的儿子杨泽宁三人)1年9医院收治(某县农村)郭某父女二人(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处、中国法医学杂志)。关于此事网上有人发文说(郭某是年陕西省文科状元,89年北大考古系毕业后,分配至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发文者自称为郭某朋友的朋友)

由于急性铊中毒与周边神经炎症状相似,缺乏足够专业知识的医生很容易误诊,再加上报道方面的原因,估计应该还有一些类似的投毒案件不为人所知。

滥木厂的铊矿长期以来作为曾作为当地一家农药厂的原料开采,不过近年来好像是由于效益不好这家农药厂被关闭。硫酸铊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烈性老鼠药,相信在农村中应该还有使用者。

毒重石

又是一种老鼠药,成份碳酸钡。斜方晶系,斜方双锥晶类,常形成假六方双锥状三连晶。致密块状、柱状、纤维状、葡萄状集合体。白色或灰色、浅黄褐色,玻璃光泽,端口油脂光泽,解理三组,中等-不无安全,硬度3-3.5,脆,比重4.2-4.3。

除重晶石外分布最广泛的含钡矿物,可构成工业矿床,常与重晶石方解石等共生于低温热液脉中。用于玻璃、制革、颜料、陶瓷工业。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中,易被消化道吸收,致死剂量0.8g。

胆矾

化学分子式:Cu[SO4].5H2O。通常呈致密块状、粒状、纤维状、钟乳状及皮壳状等,板状、短柱状晶体不常见,三斜晶系,平行双面晶类。蓝色或淡蓝色,微带浅绿。晶体具玻璃样光泽、半透明或透明,在空气中易失去部分结晶水,形成浅绿色粉末。质脆、易碎、碎块呈棱柱状。硬度2.5,比重2.1~2.3,条痕无色或带浅蓝色,断口贝壳状。无臭,味甜涩。是含铜硫化物在氧化带经氧化分解的次生矿物。

可能是孔雀胆的原型致死剂量约10g。口服0.65-0.97克可产生严重中毒。表现为齿、齿龌、舌苔发兰,口中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些病人2-3天内,出现黄疸、蛋白尿,引起肝、肾损害。硫酸铜极易溶于水,如果饮用水中铜含量过高,超过1.0毫克/升就会引起中毒。我国云南以及江西都有富硫酸铜泉水的出露。江西德兴的富硫酸铜泉水曾经大规模用于炼铜。

胆矾可以入药,功效催吐收敛,蚀疮祛腐。

慢性中毒者,毛发可呈绿色,牙龈有绿色铜线,肺部具绿色铜斑。

毒砂

毒砂的化学成分为FeAsS,晶体属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的硫化物矿物。单晶体常呈柱状,集合体往往为粒状或致密块状。其主要物理性质是:锡白色至钢灰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中等至不完全,摩氏硬度5.5-6.0,比重6.2。锤击它,发出蒜臭味。灼烧后具磁性。中国古代称为白砒石、礜石。

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升华,即为砒霜。

礜石药性大热,《太平广记》第三百八十九卷记载:魏武北征蹋顿,升岭眺瞩,见一岗不生百草。王粲曰:“必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生礜石,死而石气蒸出外,故卉木焦灭。”即令凿看,果大墓,有礜石满茔。一说,粲在荆州,从刘表登鄣山,而见此异。曹武之平乌桓,粲犹在江南,此言为当。(出《异苑》)

魏晋间服石之风盛行,最出名的是“五石散”。“五石散”也叫“寒石散”,从魏晋到隋唐,服者相寻,杀人如麻,是著名毒药。服药之后,全身燥热,可以饮冰卧雪。服用后,会改进血象,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魏晋时代是个美男子井喷的时代和这也有关系,其实这是微量砷中毒的初期反应),胃口好,进食多,精神爽,补身壮阳且能使人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快感。"人进食多是一候;气下颜色和悦,是二候;头面身痒搔,是三候;策策恶风,是四候;厌厌欲寐,是五候也".长期服用,则会出现"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烂溃,头痛欲裂,腰痛欲折,腹胀欲决甚者断衣带,心痛如刺,百节酸疼,咽中痛,鼻塞清涕出,膈上大满欲吐,温温欲吐”等一系列严重中毒现象,甚至死亡。

现代的医学史著作一般都认为五石散是由石钟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及赤石脂组成但这5种药都没有明显的毒性,服之亦不会产生古籍中所记载那样大的毒害作用。据赵匡华主编《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以及其他一些医学家的考证:“其毒性在于《侯氏黑散方》中的“矾石”是“礜石”之误。二者形近易混,古书多混用之例;礜石含砷,所谓服散乃慢性砷中毒;孙氏痛其杀人,把礜石换成石硫黄,始以无毒之方传世。”

雌黄、雄黄

浅黄者雌黄深黄者雄黄雌黄的化学成分是As2S3,可混有少量锑、硒、汞、钒、锗等。晶体属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单晶体呈板状或短柱状,集合体呈片状、肾状、土状等。板状解理{}极完全,薄片具挠性。摩氏硬度低,为1-2,比重3.49。柠檬黄色,条痕鲜黄色,油脂光泽至金刚光泽。逆磁性。木炭上烧之易熔,火焰蓝色,发白烟且有蒜臭味。易熔于氢氧化钾。

雄黄的化学成分是As4S4(AsS),晶体属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的硫化物矿物,又名鸡冠石。单晶体通常细小,呈短柱状,少见,一般以粒状或块状集合体产出。长期暴露于日光下会变为红黄色粉末状。板状解理良好。雄黄常呈桔红色,条痕呈淡桔红色,金刚光泽,断口为树脂光泽,透明-半透明。摩氏硬度低,为1.5-2,比重3.48。条痕加KOH可分解出黑色褐黑色的砷。

雄黄、雌黄紧密共生于低温热液矿床中,二者成分类似,颜色深浅不同,故古人以雌雄视之。雄黄长期暴露于日光、空气之下会转换为雌黄(注:此处已经证明光化后产生的是伪雄黄而不是雌黄)同时产生三氧化二砷(即砒霜)。长期接触雌雄黄会导致慢性砷中毒,主要为胸背手足皮肤颜色变暗、手足掌长厚茧或长疔(砷疔)、皮肤搔痒、四肢麻木、四肢酸痛、经常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湖南石门雄黄矿附近某村的慢性砷中毒比例高达36%。

雄黄常作为中药使用,例如牛黄宁宫片的组成就有雄黄,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息风止痛之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抗复发作用。而由于长期服用牛黄宁宫片造成的慢性砷中毒近年来屡有报道。

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砒霜。

砷华

化学成分As2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单晶晶形为八面体,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产出于含砷矿物的氧化带,别名砒霜;白砒;砒石;信石;不纯的砒霜颜色为红色,称为红信石,是鹤顶红的原型。砒霜的毒性,明代《本草纲目·卷十》云:“人服一钱(约3克)即死”,今人一般认为成人的中毒量为0.01克,致死量为0.1-0.2克。另外,在世界卫生组织确证的19种致癌物质中,砷居首位。相传在法国,人们把砒霜称作“继承粉末”,因为有很多人用砒霜毒害有权势,有金钱的亲人,以便获得继承家族地位和遗产的权利。而前不久看了10台的一个访谈节目,里面提到当前中国使用砒霜的谋杀案大部分为情杀,其中下手的又主要为女性。少量的砒霜可用于美容,我国唐朝的宫女也经常服用少量的砒霜以保持青春。据1983年《环境》杂志报道,湖南省桃园县出产砷矿石,当地人面色红润,老人看上去似青年。其实这是由于少量的砷化合物会使面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少量血液弥漫,同时撑紧皮肤,从而面色红润、无皱纹。

砷化合物包括三价、五价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在许多海味品中发现常称为“鱼砷”的海产品。虾、蟹等甲壳类海鲜品中含有高浓度的“五价砷”化合物(尤其是在受污染的情况下),其本身对人体无害,但若同时服用大量维生素C(强还原剂)时,“五价砷”会转化成“三价砷”,会导致急性砷中毒;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年5月10日重庆市梁平县畜禽水产研究所鸡场中的肉鸡、蛋鸡忽然发生下痢、流涎、扑倒、迅速死亡等中毒症状,经确诊这是一例食源性砷价态转化导致鸡砷中毒。据其所药理室分析问题出在从广东购进的一批虾蟹皮上。由于入夏后气温偏高,鸡偶有热应激发生,饲料厂即在饲料中添加VCmg/kg制粒,5月9日晚投喂,10日晨即发病。

砷化氢AsH3无色微带大蒜臭的气体,比重2.7,沸点—55℃,溶于水。砷化氢不是是工业原料,也不是产品;某些含砷矿石或含砷金属(钠、锌、铝)化合物水解或与酸作用时能产生砷化氢。

砷化氢中毒原因多为意外中毒事故。例如用水浇熄炽热的含砷矿物的炉渣时,可产生大量而引起急性中毒。潮湿空气接触含砷的硅铁或炉渣也可产生足够危害量的砷化氢,因此,清除炉子的工人、仓库工作人员或运输工人,如不注意安全操作,可发生急性中毒。

辰砂

化学成分是HgS。中国湖南辰州(今沅陵)盛产此矿物,故称辰砂,古时又称丹砂或朱砂。晶体属三方晶系三方偏方面晶类的硫化物矿物。辰砂晶体主要是菱面体和厚板形,少数为短柱形,贯穿双晶常见。常见的是粒状,块状以及被膜状集合体。三组完全解理。红色桔红色条痕,比重大,达8.0-8.2,摩氏硬度低,为2-2.5,性脆,金刚光泽,半透明。辰砂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物。   

辰砂几乎是提炼汞的唯一矿物原料。可入药,有大毒。人体血液中汞的安全浓度为1微克/10毫升,当到达5-10微克/10毫升时,就会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传统小说中常有在饮食中投入水银暗杀他人的描写,其实金属汞经口进入胃肠道后,可自粪便排出,一般无中毒危险。水银直接吸入肺内则可引起中毒。金属汞本身一般认为无毒性作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后,在血浆内迅速弥散至红细胞内氧化为一价汞离子,进而氧化为二价汞离子再产生毒作用。吸入浓度为1—3mg/立方米的汞蒸气数小时可致急性中毒。一次吸入加热2.5g汞所产生的蒸气可以致死。年代日本九州水俣市及其附近地区,氮肥厂排出的含汞废水污染海水,汞受水底微生物作用而转化为甲基汞。水俣湾附近渔村陆续出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年报道的首批病人,主要症状为肢端麻木、感觉障碍、视野缩小。以后在患者中陆续发现上肢震颤、发音困难、视力和听力障碍、智力低下、精神失常等临床所见。经过调查证实该病是长期食用被甲基汞污染的鱼类和贝类所致的甲基汞中毒,并定名为水俣病。

方铅矿

分子式PbS,组成中常含有Ag、Bi、Sb、As、Cu、Zn、Se等元素。晶体外形常呈立方体,有时为立方体和八面体的聚形,晶体形态具有标型意义一般高温热液阶段发育立方体或立方体和八面体的聚形,低温热液阶段则以八面体为主。集合体常呈粒状和致密块状。常见硫化物。   

方铅矿颜色呈铅灰色,条痕呈灰黑色,金属光泽。摩氏硬度2-3,比重7.4-7.6,发育三组相互垂直的完全解理,故它很容易裂成立方体小块。方铅矿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含铅矿物,经常在中低温热液矿脉及接触交代矿床中产出,伴生矿物有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方解石、石英、重晶石、萤石等。它是炼铅的最重要的矿物原料,而含银的方铅矿又是炼银的重要原料。铅的毒性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进入呼吸道消化道都可以造成中毒。有种说法认为古罗马帝国是亡于铅中毒,铅易于铸造,曾在古罗马中大肆应用于他们生活中的各方面,自来水管、各种器皿,在发掘的罗马古墓中往往发现有慢性铅中毒的痕迹。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数据表明,过量的铅尘和大量的铅化物的废尘对人体的健康有害。慢性铅中毒临床上有神经、消化、和造血等系统的综合症状。阵发性腹绞痛、牙龈缘黑色铅线(尤其是下颌)是铅中毒的指示性标志。小孩对铅的吸收率是成年人的五倍,因此小孩更易发生铅中毒。

光卤石

化学成分KCl·MgCl2·6H2O。斜方晶系斜方双锥晶类,假六方双锥状,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纯净者无色或白色,常因含细微氧化铁而呈红色,含氢氧化铁混入物而显黄褐色。新鲜断面呈玻璃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并呈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2~3。性脆。相对密度1.60。具强潮解性。味辛、辣、苦、咸。发强荧光。易溶于水。是最富含Mg和K的盐湖中最晚形成的矿物之一,故常出现于沉积盐层之最上部,与钾石盐、石盐、杂卤石、泻利盐等伴生。常与石盐和钾石盐共生,易于潮解,味苦、辣、咸,无解理,看过《白毛女》的都知道杨白劳是喝卤水死的,光卤石是卤水结晶产物,里面的氯化镁就是致人死地的物质。在土法烧炼脱水光卤石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

来源:贵州地调编辑:吴玥监制:赵鹏

点击识别







































白癜风临床康复成果
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sc/2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