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亚平同志一直都坚实地实践着南丁格尔精神,为护理事业奉献着自己的无限爱心。她以精益求精的专业技术、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刻苦努力的坚强意志和敏锐超前的管理意识,在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教学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
全国十大杰出护理工作者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护理学院院长段亚平▲段亚平,教授,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年担任贵阳医院护理部主任至年,从事护理管理工作22年。年至年担任贵阳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护理系副主任。曾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常务理事、中华教育学会护理学分会理事、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中医康复护理协会副主任、贵州省护理学会副秘书长、贵阳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现任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委员、贵州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护理学院院长。
护理事业从夙愿成为终身梦想
段亚平同志出生在农村,10岁那年母亲的一场重病,让她深深感到护理白衣天使职业形象的崇高,当一名充满爱心的护士成为她终身的梦想。今天,她用41载兢兢业业的护理事业实践着自己的梦想。
早在年,刚从学校医院工作,同时,她还得独自带着还在念书的13岁小弟。对越自卫还击战争打响后,医院接到上级命令,成立一支救护队奔赴前线救助伤员。段亚平同志没有多想个人得失、困难,将弟弟托付给同事,毅然报名参战。
在工作中段亚平不顾个人安危,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她不怕脏、不怕累,为伤员洗衣服、写家信,用一颗宽厚的、充满女性细腻的爱心呵护着伤者。遇到文艺演出,为了让行动不便的伤员能看到演出,段亚平用平车一个一个地接送伤员,常常是累得满头大汗。伤员们也是感动得泪花涌动,他们内疚的说:“下次再好看的演出我说啥也不去了。”段亚平淡淡一笑:“只要你们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再累也是值得的。”
战争结束后,段亚平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三等功,同年被评为省、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隐形的翅膀呵护每一位患者护理工作是科学、艺术与爱的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中,人本主义关怀是一个重要的观念突破。每当处于高度应急状态的病人及家属将各种原因引起的不满发泄到她身上时,段亚平第一反应是与患者“换位思考”,然后宽容地面对这一切。“自己受点委屈没啥,病人康复就是我最大的安慰。”段亚平平淡地说。“非典”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疫情,为了保住贵州这一方净土不受“SARS”的侵犯,段亚平和她的姐妹们冒着生命危险筑起了防非典的长城。她主动请缨,率队组建发热门诊;将防治“SARS”的知识制成卡片、流程图、上街宣传,让广大市民及了解了更多的防护知识。发热门诊开诊后,段亚平带头率先值班接待发热病人。因为零距离接触发热患者,段亚平穿着不透风的隔离衣,几分钟就大汗淋漓,但为了不让一个疑似病人漏走,她毫不懈怠,仔细询问病情、了解接触史,一丝不苟地检查。
有一天晚上8时,来了一位湖南籍的打工妹,因发热由其丈夫陪同就诊,经医生诊断为“疑似病人”需隔离观察,送入观察室后,丈夫怕被传染悄然离去。患者无钱付药费就独自在观察室哭泣。段亚平一边安慰患者,一边自己掏出钱来为她取药进行治疗,并定时为她观察体温直至第二天早上6时。患者体温正常后经医生同意回家休息,段亚平还是不放心,再次掏钱开了第二天的药送给患者,并叮嘱她按时服药,同时给了她10元钱坐车。患者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谢谢!”
德技双馨,情暖患者心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的名医,每一次在为病人治病前都要重复自己的誓言:“我愿尽我所能和判断力所及,为病家谋幸福。”千百年来,“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一种崇高医德的象征,一直备受医护工作者的推崇。在段亚平身上,这一精神在默默地延伸、滋长。
一次查房时,她发现一位小伙子坐在地上,满面通红,不断呻吟,经耐心询问,才知道小伙子无钱看病。段亚平立即掏出钱为其看病取药,事后小伙子多次写信向她表示感谢,说段大姐让他这个几乎对人生绝望的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在抢救一例中毒性痢疾的患儿时,她不管个人安危一直照护在一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才放心离去,至今患者亲切的称她为“干妈妈”。
“面对病魔无情的肆虐,面对患者无助的眼神,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远远大于恐惧。”段亚平说。
段亚平懂得,实践南丁格尔精神,做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不够的,还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广博的知识。她非常珍惜各种学习机会,像海绵吸收水分一样努力汲取各种与护理相关的知识,掌握现代护理理念与前沿技术。研究国内外护理专业理论和技术发展新动态,根据国家及本地区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开拓本专业工作和科研方向,成为护理学科科研的带头人,发表论文20多篇,有的文章获得省、市级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年组织研制了一次性多功能手套,用于防褥护理,经专家鉴定取得生产文号,获得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参与国家统编教材《护理心理学》的编写,同年,组织开展“贵州护理人才培养研究”项目,年主编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几年来,段亚平参与编写的教材或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了学院的科研一等奖、省教委科研二等奖、中华护理学会科学进步三等奖等诸多奖项。
段亚平带学生是一把好手,她负责基础护理学、护理管理、中医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多门课程教学任务,经学校督导组多次听课及学生们的打分反馈,每次评分均名列前茅,并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称号。生活中,学生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中。有一次段亚平同志接到一封无邮寄地址的信,打开一看才知道这是来自级学生蒋XX写给她的信,内容是她已20岁了,一直未来月经,无形中一种自卑时时困扰着她,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段亚平看信后,主动医院做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脑垂体瘤,而瘤子较大,必须尽快手术,否则后果严重。但手术费需要元左右,这对于一个贷款读书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段亚平慷慨解囊并发动全校师生进行募捐,共捐款多元,医院主管医生、护士长反映学生情况,医院又给该学生减免了一定的医疗费,使该生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当天,学生的母亲从乡下赶来,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并连声说:“真是遇到了一位活菩萨、一位好老师。”
对于犯错的学生,段亚平不是采取推向社会的方法,总是不厌其烦的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进行耐心沟通。有一名同学考试时作弊,被老师提出警告,一时想不开,跑到南明河准备轻生,在河边公话亭哭泣着给段亚平打“最后”一个电话。段亚平接到电话后,丢下手中的工作,跑到南明河边与该同学长谈一个多小时,劝其返校并和该同学在附近的饭馆里一边吃饭一边谈心。经段亚平的耐心启发教育,该同学在以后的四年中无一挂科,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人们总是对她说:“你自己的孩子在读研究生,你最好也用点心思去管管她,那才是你的自留地。”但段亚平总是笑着说:“用一个换几百个值得。”
段亚平对学生无私的爱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回报,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段妈”。
平凡岗位,爱心折射生命的美丽人们看到的是段亚平白衣天使美丽的一面,却很少有人知道她背后付出的艰辛。年后,段亚平就独自带着年仅5岁的女儿,工作和家务,常常让她累得身心疲惫。但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她丝毫没有放慢前行的脚步。为了掌握更多中医护理知识,她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经费到夜大上课(至今通过自学获得法律、护理两个本科文凭)。孩子没有人照看,她便将她放在操场上玩,并叮嘱她注意安全。多少次,看着女儿的小手、小脚被风雪冻得红肿,或熟睡中从沙发掉在地上,而脸上还泪痕斑斑,段亚平常常忍不住痛哭失声。为了做到工作及孩子的教育两不误,段亚平的睡眠常常只有4-5小时,长期的睡眠不足加之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的体重只有80多斤,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指导教育下,女儿成为了一名在校的医学研究生。
近年来,主持教育厅课题两项:分别为贵州省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研究,护理技能规范化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科技厅一项:红花酒精湿热敷对减轻透析穿刺血管瘢痕形成的护理研究;中管局一项:医院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贵阳中医学院院内课题两项:贵州省护理本科教育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建立,不同学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指导教育厅教改课题一项:民办高职院校护理学转移学生素质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探究。曾获得教学改革及教学成果奖多项,获得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编教材五部,副主编教材三部,参编三部。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
护理工作及护理教育看似平凡,要真正做好这个事业却很艰辛。段亚平从未后悔过,30余年来,她全身心扑在她热爱的护理事业上,用爱心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用双手与心血,为病员挽回生命,让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
转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