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第二篇第51附第一

胡老师说

1-50答案

1.D;2.D;3.D;4.A;5.A;

6.D;7.A;8.C;9.B;10.C;

11.C;12.C;13.B;14.D;15.D;

16.D;17.B;18.D;19.A;20.B;

21.C;22.A;23.C;24.A;25.D;

26.A;27.D;28.A;29.D;30.D;

31.B;32.C;33.B;34.C;35.C;

36.A;37.C;38.C;39.B;40.D;

41.B;42.B;43.A;44.A;45.B;

46.A;47.A;48.C;49.C;50.A;

中考化学一共约个考点,我都整理出来了,每个考点附带一个选择题,特别适合考前查缺补漏,一二模分数在85分以下的必看!!

如果发现答案有误,请留言!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51.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硬水与软水;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水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用蒸馏的操作净化水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C.根据如图可知,降温可使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该温度下,gKCl饱和溶液中溶质KCl的质量为34g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5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一定会放出热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54.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10

40

.9

60

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5.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氯化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氯化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不变B.变大变小

C.不变变大D.不变不变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5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7.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增加溶剂B.振荡溶液C.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58.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固体X可能是NaOH

B.固体X可能是NH4NO3

C.Ca(OH)2溶解度:①>②

D.Ca(OH)2质量分数:①=③

常见的溶剂;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59.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溶质的质量分数

60.盐水选种是把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里,利用浮力把好坏种子分开来。20℃时,技术员将一包氯化钠放入容器中,分三次加入水,充分搅拌,记录情况如下: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水质量

0g

0g

0g

烧杯内NaCl晶体剩余情况

则第三次加水后,烧杯中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的范围是

A.10.71%<ω≤19.35%B.12%<ω≤24%

C.10.71%≤ω<21.43%D.12%≤ω<24%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61.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50gB.10g

C.gD.40g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62.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A.20℃时,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6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跟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

B.用含Fe2O%的赤铁矿t,理论上可生产t含杂质4.8%的生铁

C.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将10gCuSO4?5H2O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64.实验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

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

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65.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B.纯铝的硬度大于铝合金

C.钢是纯净物

D.钢铁严重锈蚀后不值得回收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66.防雷击要远离金属制品。因为金属具有

A.导热性B.导电性

C.延展性D.光泽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67.年12月1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艘航母“山东”号正式入列。建造航母的材料有一种可防鱼雷攻击的镍铬钛合金钢,也叫特种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特种钢、生铁都是合金,但性能不同

B.特种钢的硬度比铁大、熔点比铁高

C.特种钢中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特种钢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强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6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锰是非金属

B.锰具有导电性

C.锰钢是一种合金

D.锰钢属于金属材料

金属的化学性质

69.手机的某些部件里含有Mg、Al、Cu、Ag等金属,将废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Mg2+、Al3+B.Cu2+、Ag+

C.Al3+、Cu2+D.Mg2+、Ag+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70.现有Al、Cu、Ag三种金属,限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该试剂是

A.CuSO4溶液B.稀H2SO4

C.AgNO3溶液D.AlCl3溶液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71.金、铜、锡、铁、银,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是

A.金、铜B.锡、铁

C.铜、银D.金、银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7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器物硕大,工艺复杂,堪称我国青铜艺术史上的珍品。其制作材料属于

A.天然材料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D.复合材料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73.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

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铁的冶炼;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74.工业上利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少量SiO2等杂质)冶炼生铁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SiO3中硅元素显+4价

B.高炉气体中SO2会形成酸雨,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原料中焦炭的作用之一是生成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

D.高炉炼铁的原理是3CO+Fe2O32Fe+3CO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75.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N2+3Cu+3H2O,如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关于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反应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环境。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只有①②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76.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工业上用黑钨矿(主要成分为钨酸亚铁)冶炼钨的主要反应有:

①4FeWO4+4Na2CO3+O24Na2WO4+2Fe2O3+4X

②Na2WO4+2HCl═H2WO4+2NaCl

③H2WO4WO3+H2O

④WO3+3H2W+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eWO4中W的化合价为+6

B.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CO2

C.②、③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D.上述4步反应分别涉及4种基本反应类型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

77.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钢中含碳量低于生铁中的含碳量

B.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小

C.铝、铁、铜都是银白色金属

D.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78.t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

A.56tB.58.3t

C.70tD.72.9t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79.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

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铁锈的主要成分

80.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A.FeCO3B.Fe3O4

C.FeOD.Fe2O3

金属资源的保护

81.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不包括下列的

A.合理开采矿物

B.寻找金属替代品

C.回收利用金属

D.禁止使用铁制品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82.铬广泛应用于电镀、颜料等多种化工生产中,但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铬渣中含有铬酸钙等致癌物,会持久损害地下水和农田.因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铬污染.下列措施不利于控制铬污染的是

A.严格限制有毒铬的使用

B.禁止使用有毒铬的工艺

C.将有毒铬渣深埋地底

D.清理被铬渣污染的水土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83.下列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合理的是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B.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应该全面取代铜、铝做导线

C.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

D.炼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84.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在海边挖池,放入烟土,引入海水浸泡,投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C.由此反应推测氧化钙可干燥氯化氢气体

D.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

金属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常用盐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85.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石灰浆抹制的墙皮天长日久逐渐变硬

B.长时间放置的医用酒精失去了杀菌、消毒的作用

C.光洁明亮的银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色泽发灰、变暗

D.晶碱(主要成分为Na2CO3?1OH2O)经长时间放置后质量减少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86.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A.浓盐酸B.浓氨水

C.浓醋酸D.浓氢氧化钠溶液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8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铝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饮具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水

C.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酸的化学性质

88.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89.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A.熟石灰B.硫酸

C.烧碱D.食盐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90.如图中物质的类别均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分别属于碱、盐、酸

B.X和Z可以是Al2O3和CaCl2

C.Y和Z可以是Na2CO3和Ca(OH)2

D.X和Y可以是NaCl和NaOH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9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A.食盐晶体B.蔗糖溶液C.氢氧化钠晶体D.硫酸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92.下列应用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时产生的酸

C.用硫酸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碱

D.用石灰乳与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93.往KOH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变化正确的是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94.下列所示为人体部分体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0.8~1.5)

B.唾液(6.6~7.1)

C.胆汁(6.8~7.4)

D.血液(7.35~7.45)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9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pH试纸不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

B.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C.用适量的水能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D.用饱和(NH4)2SO4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蛋白质溶液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96.酸性较弱的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维持皮肤菌群平衡。因此沐浴液的酸碱度宜为

A.pH<0B.4.5<pH<6.5

C.8<pH<10D.pH>14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9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酸碱盐的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98.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99.“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B.溶解C.过滤D.蒸发

常用盐的用途

.下列物质既可以做治疗胃酸的胃药又可以做面点发酵剂的是

A.NaClB.NaOHC.NaHCO3D.Na2SO4

近期热点推送文章

中考化学一共约个考点,我都整理出来了,每个考点附带一个选择题,特别适合考前查缺补漏,一二模分数在85分以下的必看!!

按照以往惯例,实验考核所考的实验在中考试卷上会有所体现,胡老师为你准备了十道题,志愿省一北奔的同学务必要做!

二模之前,对照考点突击复习,这事儿家长一定要参与!!

增强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敲黑板!这是必考题!能找到的我都放上来了,做不做那就是你的事了!!中考后你会来感谢我的!

常州中考试卷上最热的题型--数字化实验探究题全接触!有答案!1

一条非常规实验探究题(压轴题)的思考(获取题目信息)的解题过程!这不是解析,只是在告诉你怎么去提取有用的解题信息!

从市区一模试卷看接下来时间的化学复习策略(一)

手把手教你怎么做压轴实验探究题

中考(一模)化学考点全景呈现13页压缩精华版!特别适合新课结束考试80分以下的同学!

自招可能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知识--晶体(常识)

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考前化学模拟试卷

有答案

4月24号(上周六)所发的化学自招试卷答案来啦!!文中有大福利给自招的同学!

热点话题“碳中和”、“碳达峰”考什么?中考化学试卷上的“碳中和”猜想

有答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jb/8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