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我与消化系统的ldquo

本文来自River教室丹洋

质疑真理热爱科学

何为科学?科学就是永远的探索!

延伸你的感官运用你的理性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未知领域

(River洋同学)

生物是研究生命与环境互动规律的科学,上个学期从最简单的生物——细胞着手,我们探究了细胞及开花植物与环境互动的规律,了解到它们凭借其自身结构与环境不断博弈、进击。本学期,我们继续揭示生命的奥秘,探究结构、功能更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与环境互动的规律,毫无疑问,人体是已知宇宙中最最复杂的生命形式,让人类走上智力巅峰的大脑,充满韧性又足够强劲有力的骨骼,全年无休不停工作的血泵-心脏……这所有的一切都如此迷人,人体到底是如何完成运动、呼吸、思考、创造等等这一系列复杂活动的?!带着这些疑问,跟我一起走进人体。

我与消化系统的“初相识”

//DELICIOUS//

我们人体总体可分为8大系统:我们吃的一切食物都是通过消化系统完成物质与能量间的转换的;泌尿系统可以将剩余的废物排泄出去;呼吸系统更重要,因为人体时刻都需要氧气,这是最基本的几大系统,因为它们的存在,生命才可以正常运转。当然,还有循环系统,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无时无刻都在循环着,将我们吸入的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组织、遍布全身每一个细胞,让它们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而作为动物想要更好的活着还需要运动系统,我们的身体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没有骨骼我们就是一坨肉泥,而肌肉也可以使我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当然我们也会生病,这时候免疫系统至关重要,它们会竭尽全力在我们体内与病毒抗争;而内分泌系统还可以产生各种激素,对人类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最后,还有神经系统,通过大脑就可以控制各个器官的运行。当然作为一个生命体最最重要是生殖,繁衍后代。这些系统每一个看似独立运转,其实相互交织、共同协作构成整个人体。而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最最基本的当然就是摄食,保证自己活下来,这就涉及我们的消化系统。

我们每天要吃那么多的食物,它们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纷繁复杂的食物为何能毫无阻碍的被人体消化、吸收?这整个过程究竟是如何完成的?消化系统有着怎样的结构?接下来我们就一探究竟吧!

在揭秘消化系统之前,先要搞明白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摄取食物?如果必须要,那我们的身体需要摄取哪些物质?

首先,生物为什么要摄食?

自然是通过摄食来获取能量:生物摄食后,需要其中的有机营养物质,这些物质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转化成能量,就可以供各个器官各个部门运转。所以,摄食当然是所有生物最基本的需求。

既然如此我们的身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想一想生活中父母会让我们吃哪些食物?米饭,鸡蛋,蔬菜,肉,维生素,水,钙等等,从任何一种食品包装袋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大概包括: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矿物质。糖,无疑是很重要的,它直接给身体供能。蛋白质也非常重要,它在身体内占了很大的比重,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重要的组成成分。脂肪也就是我们吃的肉,就更神奇了,不仅是我们身体里的储能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还能维持体温、保护内脏。

但是,只吃这些能直接供能的物质就可以了吗?当然不行,比如:维生素也是身体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缺维C会得坏血病,缺维A视力会下降;比如:钙能维持我们的骨头和肌肉运转,铁是红细胞中某种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一旦缺乏会引起贫血,这样矿物质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当然,占据人体体重70%的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些物质我们体内无法合成,所以必须从外界获取。所以每一种营养物质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当然,这是我们的生活经验,那么,食物中真的含有我刚才所提到营养物质吗?如何验证呢?

这就要设计实验,分别鉴定:食物中是否含有上述营养物质。

1我们先来鉴定糖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多糖-淀粉了,上学期通过实验我们已经了解到:淀粉遇到碘液就会变成深蓝色,那我们只需将碘液滴到要鉴定的食物上进行验证即可。当然,为了让实验更具说服力,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2那么,如何验证蛋白质的存在呢?我想,应该也有某种试剂可以与蛋白质发生特殊的反应,使其颜色产生变化,这就是双缩尿试剂(由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构成)。准备两组实验,将等量淡黄色蛋清分别滴入两个试管中,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依次滴入试管A中,振荡看其是否会变紫,试管B中加等量清水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滴入双缩尿试剂的试管A中发生紫色变化,B组依然为淡黄色。这可以说明,蛋清中含有大量蛋白质。

3同样的,脂肪可以通过苏丹三染液进行鉴定,如果加入红色染液后物质变成橘红色或粉红色,则可证明脂肪的存在,具体过程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当然,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多次重复,选择的实验材料也要尽可能的多。最终,通过化学试剂的鉴定,我们可以明确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为: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那么多,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它们中的营养物质到底是如何从食物中被分解出来,进入我们的细胞中?这就要靠消化系统来完成。

消化系统拥有怎样的结构呢?

如图:从上到下进行梳理,首先是口腔,里面包含牙齿和舌头,我猜想:牙齿的主要作用就是将食物研碎,而舌头起到搅拌的作用,最终食物在通过咽部进入食道,食道非常的细长,通过食道可以将食物运输到下面的器官。接下来就到了胃,食物到了胃部之后,借助胃酸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碎块,方便进一步消化;而在肝的部分同样还有一个胆,我认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再到胃的下面就是胰,这个胰应该也可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最终食物进入大肠和小肠。小肠的长度非常的长,并且弯弯曲曲,我猜想:它的目的主要就是要充分消化食物,吸收养分,最终食物残渣通过大肠在肛门排出。

大体认识了人体的消化系统结构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每一个器官的作用,猜想,证明它们在消化中的功能。

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口腔是整个消化系统中最初的一环,所有的食物都要先经过口腔,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如何探究呢?

我想我们可以从亲身的体验开始,当我们吃一个馒头时,仔细感受它在嘴里的变化。首先,我可以感受到牙齿上下的咬合,将馒头分成更小的碎块,同时舌头也起到搅拌的作用,除此之外我还可以感受到有唾液的分泌,并且伴随着一股淡淡的甜味。但是这只是我初步的感官判断,是最初的推理猜测,我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观察口腔的结构进行推理。

我们先从牙齿开始看,牙齿有着怎样的结构?

如图:我们的牙齿大体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尖牙,磨牙和切牙。尖牙就是我们长得比较尖的牙齿,它主要起到撕咬食物的作用。而切牙自然就起到切割食物的作用,磨牙就是我们最后面的几个大牙,它主要负责将食物研磨得更碎。整体来说牙齿就起到切割食物的作用,将食物变得更小,方便吞咽。

探究:唾液的功能

这个过程中,会分泌唾液,其实是在舌头下面有两个唾液腺,两个小孔中会分泌出唾液,伴随唾液咀嚼馒头会感受到一股淡淡的甜味,我想,这个甜味应该就是馒头中的糖——淀粉。于是我猜想:唾液能将馒头中的淀粉进行分解。

但这只是一个猜想,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

如何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前面已经提到,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那么,如果唾液具有分解淀粉的能力,将唾液滴到淀粉中,淀粉的含量就会变少,这时再滴入碘液,自然就不会变蓝。但是这样的方法并不严谨,我们还需要一个对照试验,将两个试管中滴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分别向各个淀粉液中滴入等量的唾液和清水,这时分别向两个试管中滴入一滴碘液,看是否是有唾液的一组没有变蓝,有清水的一组变蓝。最终实验结果是两个都变蓝了。但实际上,若操作正当应该是有唾液的一组没有变蓝,有清水的一组变蓝。

那么,我们的实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想有几个方面,首先,我们的提取的唾液不够纯净;其次,唾液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太长,可能有对它的功能有影响;最后,唾液是在口腔中进行作用的,而人体口腔温度是36度左右,所以我们应该给实验组和对照组液设置一个同样的温度环境;还有一点,可能是淀粉含量太多,而唾液的量太少,作用效果不够明显。

综合以上几点,我的改进方法是:可以将淀粉液通过水域加热至人体温度,减少淀粉液的量,适当增加唾液的量,并且迅速实施。做实验每一步都必须想得足够仔细才可以,实验也就是要在不断的改进中,才可以逐渐越来越严谨。

果不其然,当我们第二次完成实验后,实验结果是:对照组混合液为深蓝色;实验组混合液为淡淡的淡淡的蓝,这说明实验组的淀粉有部分被唾液分解掉了,效果很明显。最终的实验结论就是:唾液中的某种物质可以分解淀粉,这种物质如此特殊,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唾液淀粉酶。

最终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口腔消化食物的步骤是,牙齿先进行物理切割,将食物变小,同时舌头进行搅拌,辅助这一过程,而这种消化是物理性消化,同时,唾液腺分泌唾液分解食物中的淀粉,以便进行下一步消化,这个过程是化学性消化。

作为食物的第一道关卡,口腔是否还会存在着其他结构?我们依然可以继续探究。我们每天不断进食不断排泄,但却从未真正思考过:食物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消失”在我们身体之中的。当你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时,会恍然间发现:整个人体的消化系统是如此的奇妙,每一个结构也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甚至有的时候你都无法想象它是如何完成这一举动的。每一个部门都各自执行各自的任务,同时还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消化系统,是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奇妙……

指导教师责任编辑/星星

贞元数理人文团队

??喜欢就赞赏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jb/8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