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偏方中医单方妙方选录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成人一般用量约3.5克,儿童用量约l克。将药粉倒入肚脐中心,然后用一般胶布贴敷固定,勿令药粉撒漏。[疗效]此方治疗感冒例。痊愈例,无效4例。   [病例]苗×,女,28岁。自感畏寒发热,全身酸痛,头晕乏力而来诊。查体温39.9℃,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风寒感冒。贴上药1小时后感全身舒适,诸症减轻,体温下降,全身无不适感,继用1剂以巩固疗效。[来源]张群才,等。陕西中医;(6):慢性支气管炎百部汤[药物]百部20克。   [用法]将百部水煎2次,合并药液约6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天3次。可加少许白糖或蜂蜜矫味。[疗效]此方治疗慢性气管炎例,近期控制36例。显效35例,好转25例,无效14例。   [病例]李×,女,50岁,咳嗽3年。近1月来加重,咳嗽胸闷,吐痰较多,每天可达0毫升以上。每至冬季复发,春夏季可减轻。检查:心(一),双肺布干罗音。胸透示:双肺纹理重。诊为慢性气管炎(单纯型)。投以上方,服1个疗程达到近控标准;为巩固疗效,又连服2个疗程。随访4年未复发,达到临床痊愈。[来源]郑祥光.陕西中医;(10):沉香蛤蚧丸   [药物]沉香24克,蛤蚧2对,人参、地龙各50克,补骨脂、胡桃肉、丹参、黄芪各克,肉桂、麻黄各40克,厚朴80克,炙甘草30克。   [用法]上药研末,白蜜克炼为丸,每丸重约6克。早晚用温开水各送服2丸。[疗效]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7例,均收到满意疗效。   [病例]赵×,男,49岁。喘促反复发作10余年,每遇冬天病情加重。诊见形瘦神疲,面色黧黑,足胫微肿,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唇色紫绀,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线提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证属肺脾肾三脏阳气虚衰,痰湿失于温化所致。治宜温脾补肾,宣肺化瘀定喘。服上方10天后咳喘基本缓解,足胫肿退。再服2剂以固疗效,1年余未复发。第3年冬因受凉复发,又服上方1剂,随访未见复发。[来源]李长模,陕西中医;(6):补肾合剂   [药物]制附子(先煎半小时)10—30克,补骨脂10—15克,菟丝子、山药、枸杞、麦冬各15—30克,五味子、杏仁、米壳各10克,党参、黄芪、仙鹤草各20—30克,牛蒡子9克,核桃(去壳)3枚。[用法]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   [疗效]此方治疗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58例,临床控制12例,显效14例,好转29例,无效3例。[来源]程广里·陕西中医;(3):哮喘癞蛤蟆煨蛋[药物]蛤蟆1个,鸡蛋(最好是白鸡下的)1个。   [用法]将鸡蛋从蛤蟆口内装入肚中,用纸包上,取阴阳瓦2块(即瓦房上槽瓦1个,盖瓦1个)盖好,外用泥敷半指厚,置于火炉上烘烤,蛋熟取下。将瓦揭开,剖开蛤蟆,取出鸡蛋,去壳食之,随后饮黄酒适量。[疗效]此方治疗哮喘6例,均获痊愈。[来源]黄宇宽.四川中医;(2):19哮喘贴脐方[药物]麻黄,吴茱萸、白芥子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姜汁少许共捣成糊状备用。用时将药塞入患者脐孔内,压紧按平,外以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疗效]此方治疗寒性哮喘,一般10—15天可痊愈。[来源]谭孝清·四川中医;(3):15消咳止喘膏[药物]白芥子、轻粉、白芷各90克。   [用法]上药研末,蜂蜜调匀,做药饼如指头大备用。用鲜生姜擦背至热以后,将药饼烘热,贴于定喘、肺俞、风门穴上,痰多者加天突,用纱布包扎固定。每药饼可贴2—3天,冷后可烘热再贴,每天贴30分钟—1小时。贴药饼后,若出现热痛难受、有时出现水泡,瘙痒者为正常,外涂龙胆紫即可。每年三伏天,从第1天起使用此法治疗.3—4天为1次,每年3次为1疗程。[疗效]此方治疗哮喘例,痊愈13例,有效例,无效32例。[来源]王茂峰,等.陕西中医M92.(11):失哮散[药物]下地龙、炙皂荚各15克,炙水蛭、蜈蚣各10克,麻黄6克,蟾酥毫克。   [用法]将上药干燥后研末,装入胶囊,体盛者每次服6克,体弱者每次服3克,每天3次,参须3克煎汤送服。[疗效]此方治疗支气管哮喘49例,近期痊愈41例,有效6例,无效2例。   [病例]彭×,男,61岁,农民。哮喘反复发作34年,长期应用激素、氨茶碱、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近年来发作频繁,3天前因受凉而哮喘骤发,持续3天,服西药不解。端坐呼吸,喉中哮鸣,痰声漉漉,不能平卧,气促胸闷。投失哮散,每次服6克,参汤送服,每天3次。第1天服2次后哮喘消失,诸症悉减。以后减为每次服3克,每天1—2次,并加服七味都气丸善后,服药2月。随访1年余未发。[来源]鄢声浩·湖南中医杂志;(1):47肺炎双青煎剂   [药物]四季青、大青叶、野乔麦根各3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防风、桔梗、杏仁各9克。[用法]每天1—2剂,分4次服。除必需输液外,一般不加用任何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疗效]此方治疗肺炎30例,用药后3天以内退热、症状改善,15天内×线显示炎症吸收共22例;3天以上退热,15天以上×线显示炎症吸收及加用西药者共8例。[来源]王左·辽宁中医杂志;(4):33培土生金汤[药物]人参、白术、茯苓、扁豆、神曲、桔梗、苡仁、鸡内金各3—15克,胎盘3—10克,黄芪6—20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2周为1疗程。   [疗效]此方加减治疗迁延性肺炎58例,痊愈32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来源]高静安·陕西中医;(11):肺脓疡鱼桔银黄汤   [药物]鱼腥草30—50克,金银花、冬瓜仁、生薏米各15—30克,黄芩、贝母各10—15克,桔梗、桃仁、甘草各5—10克,鲜芦根50—   克。   [用法]每天1剂,重者2天3剂。水煎服,成人用较大剂量,儿童用较小剂量。[病例]舒×,男,40岁,农民。患肺脓疡已年余,×线报告为右上肺7×8厘米脓腔,内有液平,曾治疗未愈。现面容憔悴,颧颊红,气促咳剧,频吐腥臭脓痰,量多带血,舌红、苔黄腻,脉滑略数。此气阴双亏,毒热未去之证。投上方加减,服药60余剂,经透视复查:空腔闭合而痊愈。[来源]李德洽·陕西中医;(9):肺气肿补肺降气汤   [药物]党参15克,五味子、炙麻黄、广陈皮各6克,苏子、白芥子各10克,桑白皮、茯苓各9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服。   [疗效]此方加减治疗肺气肿45例,临床显效28例,好转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病例]巫×,女,45岁,工人。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经多处中西药治疗,仍反复发作。近日因感受外邪,突发喘咳上气,痰多色白如沫,胸部胀闷,烦躁,心慌,失眠,肢体欠温略浮肿,舌淡胖嫩、苔薄白,脉细数或结代,经×线片诊为慢性肺气肿。中医诊为肺胀(肺肾气虚)。治宜补肺纳气,降气平喘,兼以解表。补肺降气汤去五味子,加黄芪12克,干姜、桂枝各6克,肉桂3克,每天1剂,水煎内服。3剂后诸症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5剂,诸症消失,追访1年未见复发

板蓝根汤[药物]板蓝根50克。   [用法]每天1剂,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取2/3药液分次含漱,每天5~6次;其余1/3药液浓缩为50毫升,涂搽患处。      [疗效]此方治疗口腔溃疡15例,大多数患者3~4天痊愈,个别患者溃疡面缩小,疼痛减轻,l例未按时用药,疗效不佳。   [病例]吴×,女,54岁。患者口腔唇舌有大小不等5处溃疡面,疼痛灼热,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有力。曾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改用上法治疗,配合番泻叶10克,开水浸泡当茶饮。第2天大便通畅,口腔疼痛减轻;上方去番泻叶连用3天,口腔粘膜破溃面愈合,水肿消失而愈。[来源]王莲芳.陕西中医:(3):口腔含方[药物]女贞嫩叶3~4片或适量。   [用法]上药用凉开水洗净,嚼烂含5分钟咽下,每天3次;或上药适量捣烂取汁,药棉浸汁后敷于溃疡上,10分钟吐去,每天3次。均连用3天。   [疗效]此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21例,痊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病例]古××,男,30岁。患复发性口腔溃疡2年余,每年发作3~5次,每次发作见颊、唇粘膜部多个溃疡,疼痛难忍,进食不便,曾多次服维生素B、牛黄解毒片、外敷冰硼散等,需治疗5天以上才见好转。此次发作用上法含服,l次疼痛大减,治疗3天溃汤愈合。随访3年无复发。[来源]胡必强.湖南中医杂志;(1):20仙鹤草煎剂[药物]仙鹤草根(干)3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15分钟,漱口内服,每天2次。5天为1疗程,或以上药研末吹入口腔内,每天4~5次,3天为1疗程,适用于小儿和不愿口眼药物者。[疗效]此方治疗口腔溃疡余例,有效率在80%以[来源]沈绍英.江西中医药;(5):5口糜方[药物]密陀僧13克,白芷8克。   [用法]上药分别研细末。取密陀僧3克用醋调漱口;另以密陀僧10克与自芷混匀,用人乳调外搽。[疗效]此方治疗口腔溃疡有一定疗效。   [病例]肖×,男,42岁。口腔溃烂3个月,反复发作,疼痛难忍,用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无效。经用此方6天告愈。[来源]何柏森.浙江中医杂志:(11):胆矾散[药物]猪苦胆1个,白矾适量。[用法]将白矾研细末过筛,猪苦胆上部剪1小口,将白矾沿口塞入猪苦胆内,以塞满为度,用线把猪苦胆开口扎紧,悬吊千房檐下自然晾干。待猪苦胆表面出现一层白霜时(约需1年),取下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药粉撤于口腔患处,每天2次。[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口疮余例,一般0~5天痊愈。[来源]张玉盘.山东中医杂志();(2):57口腔炎含剂[药物]鲜蒲公英、鲜白马骨(六月雪)等量。[用法]上药捣烂取汁含服,或加少量开水漱口,每天3~4次。[疗效]此方治疗化脓性口腔炎,收效颇佳。[来源]杜健,等.中医杂志;(5):4大黄甘草散[药物]大黄、甘草以4:1配制,蜂蜜适量。[用法]前2味药研末,以蜂蜜调服,每天眼3次,每次0.6克。   [疗效]此方治疗口腔溃疡属胃肠积热者,颇有效。[病例]冯×,男,2岁半。患儿嗜食糕饼、牛奶、油条等。近1星期来口舌生疮,曾眼中西药及外用药均未效。诊见唇、舌、颊内满布小溃疡点,因疼痛而拒食,面色红赤,烦躁日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黄厚。证属胃肠积热。治以利腑通便,导热下行。以此方连服3天,口疮渐愈,大便通利;再以上药量减半(0.3克)继服4天,溃疡点全部愈合。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来源]曹是褒,等,浙江中医杂志;(11)当归黑豆汤[药物]当归、黑豆各15克,鸡蛋1个。   [用法]每天1剂,加水毫升煎煮至黑豆烂为止,连同黑豆、鸡蛋1次温服。[疗效]此方治疗口腔溃疡20余例,疗效颇佳。[来源]龙功宏.湖南中医杂志;(4):53绿豆羊肉汤[药物]羊肉克,绿豆30克,生姜5克,大枣10枚。[用法]每天1剂,加水适量炖烂服。[疗效]此方治疗复发性口疮多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病例]林××,女,38岁。年5月21日诊。口疮反复发作已20多年,发作时患处呈烧的样疼痛,尤其说话、吃饭、咀嚼时疼痛更甚,接触酸、咸食物刺激则疼痛难忍,每于失眠或紧张时加重,屡服中西药未获效。诊见病人体质差,纳呆食少,头晕目眩时作,神倦懒言,面色少华,唇口淡,口唇内侧上下粘膜可见圆形及椭圆形的溃疡点4个,周围有红晕。以上方治疗3剂后症减,继进5剂后痊愈。[来源]吴光烈.福建中医药;(2):44三黄导赤散   [药物]黄芩10克,生石膏15~30克,大黄、木通各5克,竹叶。生地各9克,黄连、甘草各6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急性溃疡性口腔炎33例,服药3天治愈26例,5天治愈6例,显效1例。[来源]张学安.山东中医杂志;(2):52黄芽汤[药物]人参9克,茯苓、干姜、炙甘草各6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眼。[疗效]此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45例,治愈43例,无效2例。   [病例]傅×,男,60岁。口腔多发性溃疡8个月余,医院诊治,服西药50余天无效,后改眼中药治疗、先后服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六味地黄丸及中药汤坚60余剂,未见明显好转,诊见患者舌尖、舌边、口腔粘膜多处溃疡,溃疡面大小不等,色白周围红晕,灼热疼痛,进食加重;心烦   失眠,纳和,食后腹胀,大便搪,乏力,舌红绦、苔剥脱,脉细数。予上方加附子12克,白芍10克,黄连6克。3剂后溃疡明显好转,共服12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来源]李继功,等.山东中医杂志;(6):16口疮散[药物]鸡内金9克,冰片、生白矾备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密封瓶内备用。使用时将药粉撒干溃疡面上,每天行数次。[疗效]此方治疗急性(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获满意疗效

小编的请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jb/7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