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上海地标的金茂大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设计原型居然也来自于中原河南,在登封中岳嵩山环抱间矗立着“金茂大厦”千年前的模版——嵩岳寺塔,这又是一桩豫沪奇缘。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塔式建筑,她伫立于中原腹地河南登封城西北6公里的嵩山南麓深山之中,以其独有的数个“中国唯一”而享誉于世界。嵩岳寺塔是中国唯一一座十二边型的佛塔,也是全国少有的十五层密檐古砖塔,其始建年代为北魏孝明帝正光初年(—),距今年而始终屹立不朽。
塔所在的嵩岳寺是中岳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舍宅改建为佛教寺院;孝明帝正光元年(),改名“闲居寺”,并广为增建,殿宇达千余间,僧众余人。隋文帝仁寿二年()改名嵩岳寺。唐朝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当时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盛极一时。
嵩岳寺塔建筑年代与闲居寺同时,据唐朝李邕所撰《嵩岳碑》载:“嵩岳寺者,后魏孝明帝之离宫也。正光元年,傍闲居寺。”“广大佛刹,殚极国财,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堂宇,逾一千间。藩戚近臣,逝将依止,硕徳圆戒,作为宗师。及后周不祥,正法无绪。宣皇悔祸,道叶中兴。明诏两京,光复二所,议以此寺为观。古塔为坛,八部扶持,一时灵变,物将未可,事故获全。隋开皇五年,隶僧三百人。仁寿载改,题嵩岳寺,又度僧一百五十人。……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发地四铺,而耸陵空,八相而圆,方丈十二,户牖数百,加之六代禅祖,同示法牙,重宝玅庄,就成伟丽,岂徒帝力,固以化开。”
李邕的碑文记载嵩岳寺塔为“十五层塔”,这在当时是全国仅有的;而“陵空八相而圆”,在唐以前更无二处;“古塔为坛”,说明嵩岳寺的佛塔古即有之;此塔由“八部扶持”,所谓“八部”指的是佛教“天龙八部”,这些八部众属于冥界,所以又叫做冥众八部。信佛之人认为正是在千年间有了这冥众八部的护持,这座嵩岳寺塔才得以在中岳腹地保存了年不倒,成为中华古塔之最。
嵩岳寺塔为青砖、黄泥砌筑的十五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总高37.米,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塔的外部,由基石、塔身、宝刹组成。密檐之间矮壁上砌出各式门窗个。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塔顶冠以砖质宝刹。
塔身上层外壁八面,每面砌一座单层方形塔龛,塔龛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龛上部砌出叠涩檐,正面嵌铭石一方,铭石下辟半圆拱券门,用一伏一券法券砌,有尖拱状门楣和卷云形楣角。门内为长方形小室,室后壁尚存佛像背光图案,龛下部为长方形须弥座,座的正面辟壸门二,门内各有砖雕护法狮子1个,共16个,正、侧、蹲、立形象各异,昂首挺胸,直竖长尾,写实性强,与龙门石窟等中原地区北朝佛教石刻中的护法狮子风格特征相同。塔身有叠涩密檐十五层,叠涩檐之间,是极矮的直壁。由于诸层檐叠出的砖数不一,叠涩檐弧度各异,各层檐间的壁高自下而上递减,檐宽逐层收分,使之外轮廓呈现抛物线造型。叠涩檐间的塔壁上均辟有门窗。塔心室结构为空筒式,直通塔顶,内挑出叠涩檐八层。现寺院内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清时所建,惟此塔为北魏旧物,傲然屹立于中华大地。
卍嵩岳寺大雄殿
年,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该塔进行了详细勘测,并对地宫进行了发掘,发现遗物70余件,其中雕塑造像12件,建筑构件、瓦当、滴水等17件,其他41件。地宫北壁有唐开元二十一年()墨书题记一方,地宫内出土一件红砂岩造像,高11厘米,宽15.5厘米,厚3.5—6厘米,背面有“大魏正光四年()”造像记。年,在塔刹内又发现二座天宫,分别位于宝珠中部和相轮中,出土了银塔、瓷瓶、舍利罐、舍利子等文物。
卍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塔高近40米,历经余年,风雨侵袭,仍巍然屹立。窥视全塔,挺拔刚劲,雄伟秀丽,其在结构、造型等方面均是一座很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古建筑。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向中央政府开列了一份必须重点保护的文物清单,根据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别标上五个圈、四个圈、三个圈……而嵩岳寺塔前便赫然标注了五个圈。
站在嵩岳寺塔前,不觉让人感到历史的悠久与个人的渺小,要描绘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感觉文字几乎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是一般的形容可以比拟她的特别。年10月6日,英国博士亨利·克利尔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协调员的身份来到嵩岳寺塔下,他连连惊呼:“我的天,这么伟大的建筑!这么神秘”!
根据笔者粗浅地研究与观察,认为下述因素是使嵩岳寺塔成为中华第一古塔的原因:
一是选址地点特殊。嵩岳寺塔位于嵩山群山环抱之间,三面有山,其地基位于嵩山山脉,因其与整座嵩山的山体相联,所以千百年来抗震、抗风灾和水灾的优势明显。
二是结构科学稳固。嵩岳寺塔是中国唯一平面为十二边形的古塔,且其十五层密檐是逐层向上收缩,这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无上崇高的地位。十二边形近似于最稳固的圆型基座,无论从何方向受力均易实现较好平衡,同时密檐上细下粗,呈抛物线内收,有利于结构支撑的稳定。
三是工程材料独特。据登封市文物局专家介绍,嵩岳寺塔是用糯米汁拌黄泥做浆,以小青砖垒砌,这种选材及用料在世界上也是独创,它不仅符合中原的气候特点,也是中国农业大省河南的独特建材,粘合力强,不易风化。
除此之外,嵩岳寺塔完全中空,由于没有塔棚与塔梯,所以千年间无人可以登临,这也极大地减少了人为的震动与破坏。其实来到嵩岳寺塔的人常常会诧异:这么高大挺拔的一座塔,为什么没有塔棚和塔梯?我们尚未可知这是否出于保护建筑的意图,但在河南嵩山有一个与此相关的“锁塔烧蟒”的传说。相传古代嵩岳寺里有个小和尚,专管清扫塔房,每当来到嵩岳寺塔中打扫卫生时,两只脚会慢慢离开地面,全身升到空中,然后又慢慢地落到地面。小和尚心里想,这是佛祖对自己的恩典。有一天,小和尚告诉了师父。老和尚仔细观察,发现塔棚之上挂有一条巨大的黑蟒,正尽力以其蟒口试图吞吸小和尚。老和尚大喝一声,黑蟒缩回了头,小和尚“扑通”一声落在地上。为了除掉黑蟒,老和尚急忙锁上塔门,命徒弟们抱来柴火,把塔棚烧了,从此以后,嵩岳寺塔里便没有了可登临的塔棚。
无论是源于天龙八部的护持,还是佛祖菩萨的保佑,抑或是作为工程力学成功的杰作典范,一千五百年间,中华大地有无数座佛塔被损坏或倒塌,嵩岳寺塔却以其独特的形制与悠久的历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的古塔之最,亦堪称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卍
一千五百年斗转星移过去了,万万没有想到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作为中华建筑魄宝的嵩岳寺塔却成为了位于上海浦江之滨金茂大厦的设计原型,通过现代钢筋骨架的建筑形式重又展现出其优秀建筑的光辉。
上海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楼高.5米,是上海第三高的建筑,中国大陆建筑高度排名第17名(截至年),而这座摩天大厦的设计灵感和设计理念正是源自于河南嵩岳寺塔。金茂大厦的主要设计人——美国芝加哥著名SOM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的阿德兰·史密斯(AdrianSmith),此前曾专程研究了嵩岳寺塔,他在讲述自己是如何进行金茂大厦的构思时说道:“我在研究中国建筑风格的时候,注意到了造型美观的中国塔。高层建筑源于塔,中国的塔又是源自印度,但融入了中国文化和艺术之后,中国的塔比印度塔更美。我试着按比例设计新塔。金茂大厦不宜简单地被划为现代派或后现代派,它吸收了中国建筑风格的文脉”。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曾说,中国古代没有高层建筑,所以在现代高层建筑上,要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唯独金茂大厦却成功了。
阿德兰·史密斯坦承了其设计的金茂大厦就是借鉴了河南嵩岳寺塔的建筑神韵,并且真的实现了用钢和玻璃演绎出有中国文化品味的建筑的设想!这种由西方人来复制东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的精华之作,既是值得国人骄傲的,也是让我们感到汗颜之处。无独有偶,据说现在位于郑州市的地标建筑郑东新区会展宾馆,也是源自于嵩岳寺塔的形态结构而设计建造的。
卍嵩岳寺塔与金茂大厦对比图
嵩岳寺塔的建筑特色和历史地位已受到国内国际的公认。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嵩岳寺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也自然包括了嵩岳寺塔。
回顾中华漫漫的发展之路,笔者更不禁感慨:惟有优秀的建筑和文艺作品是可以亘久不朽的,其他现代世人所十分看重的财富、权利和名声其实都是过眼云烟,在茫茫历史中留不下一丝细痕。
我们既要感谢中原汉地的老祖宗们以嵩岳寺塔这样的建筑奇迹证实了中华文化和建筑在世界上的优秀地位,也要继承和发扬中原文化中恰恰是最为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实力,正是有如“东方之烛”开封铁塔与上海“东方明珠”塔、登封嵩岳寺塔与上海“金茂大厦”之间的中华文化内在的血脉联系那样,只有将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融入到我们如今的新发展之中,中国才能被世界所尊重,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的经济、特别是文化的强国。
河南是千年前中国的经济、文化繁荣之都,上海是千年后中国的经济繁荣之城,从河南到上海是中国近千年由盛而衰,而又由衰转盛的历史长路,作为来到河南的上海人,与那些来到上海的河南人一样,真诚地希望两地交流能使中华的千年文明传承不息,中原的汉地文化日久弥新!
一年/元广告热线
套房出租
金山角酒吧24小时营业
泰康人寿保险
佳美商务酒店
---
登封国宇手机连锁店
1513866
小贝儿小儿专业推拿
恒上装饰设计公司
少林寺菩提院招生
石道隐士沟水库阿飞专业烧烤
亨通招待所
商务调查
--
捞手机项链通下水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