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吃喝,胆囊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胆囊!疫情管控放开,天天大吃大喝,逍遥快活,可主人如此这般的生活状态让我的工作一天比一天繁重,真是让人心烦意乱!

简单来说,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把肝脏大哥派发到我这的胆汁存好、加工好。胃肠道需要胆汁的时候,会发信号给我,此时我会在半小时内把加工好的胆汁派去肠道消化食物,尤其是主人摄入大量的脂肪后,我更得努力得工作了。一般来讲,主人进食脂肪半小时后,我即可排空,完成消化任务。可是……

每天繁重的消化任务,让我不堪重负!

胆结石的症状,我们常常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类:

不明显症状:患者往往会有轻微腹胀、饱胀感或者消化不良等类似于胃肠道疾病的表现,由于这部分结石尚未引起症状,多数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对胆囊的功能影响也相对较小,因此从处于治疗和干预的理想阶段,但也正是因为症状不明显、不严重,从而导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错过了最佳的早期治疗机会。

有感觉症状:多数胆结石患者表现为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疼痛难忍症状:胆绞痛由于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胆绞痛常发生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所以经常在凌晨发作。

为什么会得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生成有两个必要条件:胆囊和胆汁,任何影响胆囊和或胆汁的因素均有可能造成胆囊结石的生成。当然,胆囊和胆汁的相互作用也促进和加速了结石的生成、增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高脂、高热、高糖、高盐等不健康的饮食也变得普遍,同时由于工作节奏加快,运动量减少,由此引发的代谢疾病如脂肪肝、胆结石、高脂血症、糖尿病也比原先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哪些人容易得胆结石?

不同的原因和疾病会造成不同的胆囊结石。临床中我们常把胆囊结石分为三类:胆固醇结石、混合型结石和胆色素结石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占绝大多(80%)。有以下情况的人容易生胆固醇结石:女性、肥胖、多次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危险因素归纳为“6F”,也就是6个“F”开头的英文单词,“F”越多,患胆固醇结石的几率就越大。

aFat(肥胖)

bForty(40岁)

cFemale(女性)

dFertility(多次生育)

eFamily(家族史)

fFast(经常不吃早饭、空腹)

如何预防胆囊结石?

进食需规律:饮食要定时,定量。特别是要重视早餐,使胆囊及时排空。

饮食要节制:不偏食,避免暴饮暴食。

体重需控制:肥胖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应使体重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内。

运动有毅力:坚持运动,多饮水,加快新陈代谢,改善情绪和睡眠。

得了胆囊结石怎么办?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胆囊结石的治疗方式,一个对所有胆囊结石都绝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不存在的。所以针对不同的胆囊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也应该是不尽一致的,我们认为胆结石的治疗应该体现:个性化、人性化、艺术化。

(一)一级预防,基于预测,在生化期设法或采取措施防止出现可被检出的结石,防止进入物理期。这是预防之最高境界。

(二)二级预防,即发现结石后防止结石引起症状,避免胆囊功能破坏或丧失。因此,无症状结石不治疗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三级预防,一旦出现症状,就应积极治疗,防止进展到胆囊化脓、继发胆管结石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四)四级预防,即合理妥善地处理并发症,防止或减少胆囊切除或取石的后遗症或结石复发。后遗症指的是术后消化不良、长期腹泻及无规律的上腹部隐痛或阵痛。

从效果来说,一级预防意义最大,属于治未病,三四级预防意义减小,属于治已病。

所以,请善待我哦,这样我才能更好的为您工作,为您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人说我与胆量有关,有成语为证:胆大包天、孤胆英雄等等。因此如果我被切除了,主人胆量就变小,尽管这么说我很开心,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jb/5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